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与反思
<p>师: 同学们认识吗?(板书角)</p><p>生:认识,是角。</p><p>师:那么在日长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p><p>生:说生活中的角。</p><p>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看校园里可热闹了,你能从图上找到角吗?</p><p>生:找角并指角。</p><p>师;奥,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p><p>生;不是。</p><p>师;这是什么?</p><p>生;这是点。</p><p>师;那角应该是什么样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p><p>生;指角。</p><p>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但大部分同学指的还不准确,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的?</p><p>生;互相指角。</p><p>师;刚才同学们在身边找到了很多角,那数学当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p><p>师;(拿出三角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p><p>生;三角板。</p><p>师;为什么叫三角板?</p><p>生;因为它有三个角。</p><p>师;拿出你的三角板,我们看其中的一个角,摸一摸,你觉得角是什么样的?</p><p>生;摸角,谈感受。</p><p>师;角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你先猜一猜。</p><p>生;猜想。</p><p>师;(课件出示角的各部分名称)猜对了吗?同桌之间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p><p>师;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角,而且还能指出角的形状,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真了不起。这回呀,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在每一组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纸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快速打开它,是什么?</p><p>生;有圆片、角操作器、水彩笔、白纸、三角板。</p><p>师;看到这些东西之后你在想什么?</p><p>生;我在想,老师准备这些东西干什么呢?</p><p>师;你知道老师会让你做什么吗?你想用它做什么?</p><p>生;我想用它做角、画角、折角。</p><p>师;现在就动手吧!(巡视、参与)</p><p>师;每组同学之间可以交换一下做一做。</p><p>师;折角的同学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从中你发现什么?</p><p>生1;首先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我发现越对折角越尖。</p><p>生2;我是这样折的,折出了五个角,我发现这些角都很尖。</p><p>师;真有创意,夸夸他。</p><p>师;画角的同学说一说。</p><p>生;我用三角板画了一个角,我发现两边离的越远角越大,越近角越小。</p><p>师;做角的同学汇报。</p><p>生;我用其中的一根插入另一根的孔中,就做成一个角。用手轻轻一拉角就变大了。</p><p>师;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p><p>生;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p><p>师;(边操作边说)我这也有一个角,叫活动角。角的两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下面做一个和老师的一样大的角。比一比谁的大?</p><p>生;重合了,说明一样大。</p><p>师;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p><p>生;和两边的长短无关。</p><p>师;(出示课件)角的大小和两边长短无关。</p><p>师;画角的同学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看他画的怎么样?</p><p>生;画的不太好。</p><p>师;怎样才能画的又正确又美观呢?(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p><p>生;画角</p><p>练习略</p><p>《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p><p>在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p><p>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p><p>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p><p>注重语言表达。</p><p>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p><p>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p><p>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p><p>对学生备的不够。</p><p>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