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复习要点
<p>数与代数部分</p><p>1、一、二单元(数的认识和比较)</p><p>(1)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p><p>(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p><p>(3)按顺序填数,按规律填数</p><p>(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p><p>(5)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P17、(1)(2))、</p><p>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p><p>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P17(4)和P19、5、6)</p><p>注意题目规定的符号别标错了</p><p>2、三、七单元(数的运算)</p><p>(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p><p>(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习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p><p>(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p><p>在○里填上+或- 9○6=15 16○5=11</p><p>(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p><p>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习。</p><p>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p><p>苹果比梨多多少个?</p><p>梨比苹果少多少个?</p><p>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p><p>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p><p>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p><p>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p><p>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p><p>如:P38,4图1</p><p>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p><p>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这种静态呈现的。</p><p>④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p><p>3、八单元(认识钟表)</p><p>(1)了解自己一天的----,如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以及这些事情发生的大概时间。结合生活实例叙述,</p><p>熟悉生活中常见时间,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时间。</p><p>(2)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容易混淆,加强辨析。</p><p>(3)有的钟面上没有数字或只有几个数字,给认读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标出数字认读。</p><p>空间与图形部分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六单元(认识物体)</p><p>(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两件或多件物品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正确描述。</p><p>如: 在最 面; 在 的 面; 的 面是 ; 的 面有 ;从 数</p><p>(2)对于相对性的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位置变换或增加、减少物体</p><p>时,这些位置关系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P58,1题中的闹钟,和玩具猫比,它在玩具猫的下面,</p><p>和模型船比,它在模型船的上面。前后与左右的位置也存在这种相对性。</p><p>(3)一年级的学生,确定情境图中物品或人物左右的位置时,都以观察者为标准来确定左右。</p><p>(4)加强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p><p>(5)面对数量众多的物体,要分类数。养成数时按顺序、做记号、检查验证的好习惯。</p><p>统计与概率四单元(分类)九单元(统计)</p><p>(1)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p><p>如:P53按要求分一分(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圈出不同类的物体。</p><p>(2)加强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如安排一些图形(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摆放位置也无序)</p><p>请学生先数一数,再在方格纸内画图,并回答简单的问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