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4:5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3

<p>〈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经验,而且不同的学生认识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应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即不光光要完成知识目标,还要完成情感性的目标。以下是我对〈认识钟表〉整时与半时这一知识所做的一点尝试:</p><p>一、 教学流程</p><p>1、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5分)让学生初步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及钟表的不同形式。</p><p>2、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25分)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整时与半时。</p><p>3、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0分)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p><p>4、 总结新知,拓展延伸。(1分)让学生自由学会总结,老师适当延伸。</p><p>二、 教学片段与评析</p><p>【片段1】</p><p>师:(每个小组一个钟表模型)这就是钟表,那么你们说他们是由那些东西组成的呢?</p><p>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p><p>1、仔细观察,每个小朋友都要发表意见。</p><p>2、推选一个小朋友当汇报员,代表小组汇报。</p><p>(小组成员认识观察钟表模型,讨论、发表意见)(用时3分)</p><p>生1:钟面上有数字,一共有12个数字。</p><p>生2:钟面上还有针,一根长长的,我妈妈说那是分钟,一根短短的,那是时针。还有一根更长的,那是分钟,不过这里没有。</p><p>师:(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做一些补充)那么你们发现这12个数字是怎么走的吗?还有这些针又是怎么走的呢?</p><p>[评析]对于钟表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对于它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得的有关钟表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议议、交流等探索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p>【片段2】学习整时的认、读、写。</p><p>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p><p>师:小朋友,你能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板书各种不同的情况)</p><p>生1:3点钟。</p><p>生2:12点钟。</p><p>师:你是怎样看出钟面表示的时刻的?</p><p>生1:因为时针指在3呀!</p><p>生2:但还有一个针指在12呀!</p><p>生3:但那不是时针呀!时针指在3,分针指在12,说明刚刚好是3点钟。</p><p>师:这位小朋友说的真好!我们还可以说是3时整。那么这两个钟面又是什么时间呢?(说明你是怎么认得?)</p><p>生1:7时,因为时针指着7,分钟指着12。</p><p>生2:6时,因为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p><p>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三个钟面都表示整时。(板书:整时)那么整时的时候,时针、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小组讨论)</p><p>汇报:</p><p>这三个钟面分针:都指着12。</p><p>时针:3时指着3。</p><p>7时指着7。</p><p>6时指着6。</p><p>2、同桌交流:你准备怎样认整时?</p><p>3、整时的两种写法。</p><p>(1)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板书:3时 7时 6时)</p><p>(2)师:几时整还可以怎样写?</p><p>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得出另一种写法?</p><p>(板书: 3:00 7:00 6:00)</p><p>4、动手操作。</p><p>(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模型上拨出相应时刻。</p><p>(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p><p>内容:2时 7时 11时 12时</p><p>(3)同桌互动: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面。</p><p>[评析]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p><p>【片段3】</p><p>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一个学生如何珍惜时间呢?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一天的学习、生活,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请小朋友仔细看,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p><p>6时半:起床</p><p>7时: 上学</p><p>8时:早读</p><p>8时半:早锻炼</p><p>9时:上课</p><p>12时:吃午饭</p><p>1时:上课</p><p>5时:体育活动</p><p>5时半:吃晚饭</p><p>6时:上晚课</p><p>8时:睡觉</p><p>(这时还要抓住机会说说上午和下午的时刻)</p><p>2、(课件)小明的一天,生边看录像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完成书第92页。(同桌互相说,然后选择说)</p><p>3.游戏:找朋友。</p><p>4.现在是9时过一小时是几时?</p><p>启发学生找出原来钟面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时间?在自己的钟面上试一试:过一小时是几时?电脑演示印证。</p><p>5.生活情境问答。(可以先让学生调查一下在回答)</p><p>星期天,迪迪想去文具店买铅笔,去新华书店买书,迪迪一看表,正好是上午7:00,问,</p><p>①迪迪应该先去新华书店,还是应该先去文具商店?为什么?</p><p>②文具商店开门后,还要等多久,新华书店才开门?</p><p>③若雷老师晚饭后7:00想去买钢笔和书,应该先去哪个商店?</p><p>[评析]练习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与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和情景问答,启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p><p>【总评】:</p><p>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的,认识钟表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活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实际上,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这是小学生认识钟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就不能把认识钟表、整时、整时半作为全新的知识进行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钟表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p><p>1.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乐说。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索学习。钟表外部结构认识、时刻的认读写,总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知道的,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索。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其他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助其他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p><p>2.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四人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p><p>3.通过评价小明作息时间安排,有机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帮助迪迪完成购买任务,体验了用数学的乐趣,渗透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