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半时1
<p>教学目标:</p><p>1. 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p><p>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p><p>教学重难点:</p><p>整时与半时的区别,半时的两种写法。</p><p>教具、学具准备:</p><p>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问题情境</p><p>1. 出示明明起床、吃饭、读书、运动的图片。</p><p>2. 提出问题。</p><p>A.同学们,勤劳的明明要写一篇日记,他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p><p>生:明明早晨6点就起来了。</p><p>B.他在什么时刻吃早饭呢?这个时刻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知道吗?</p><p>生:7时半。</p><p>C.那么明明是在什么时刻开始读书的呢?</p><p>生:他在8时半读书。</p><p>D.下午明明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么时刻吗?</p><p>生:3时半他在踢球。</p><p>揭示课题:明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6时起床,7时半吃饭,8时半读书,3时半踢球。</p><p>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p><p>[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p><p>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p><p>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p><p>A.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p><p>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p><p>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p><p>3. 依次出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p><p>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p><p>A.你们发现了什么?</p><p>生:我们发现4时半、10时半、7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p><p>B.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p><p>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p><p>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p><p>4. 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p><p>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p><p>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p><p>[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p><p>三.实践应用</p><p>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p><p>完成小英的作息表。</p><p>2.游戏活动</p><p>A. 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p><p>B. 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p><p>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p><p>[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中的乐趣。有学好钟表的欲望。]</p><p>四、全课小结</p><p>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p><p>同学们,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p><p>五.拓展创新</p><p>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p><p>[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六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p><p>教学反思:</p><p>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前一天认识了钟面也知道了整时的表示法。这节课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我的设计上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去主动的获取知识。</p><p>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p><p>本节课初通过让学生帮明明写日记的要求,让学生产生帮助别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的目标性,因而很快地进入了状态。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p><p>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p><p>这节课很多知识的总结都是由学生通过自主的讨论,操作自己得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拨一拨、认一认,自己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在反复操作中强化学生对半时的印象,但又不觉得枯燥。因为即使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也力求多变和有趣,通过游戏的形式去巩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p><p>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p><p>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课末布置的作业中让孩子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周末,使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派上用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主能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