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p>第二单元:单元计划</p><p>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p><p>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p><p>单元教学目标:</p><p>1、 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p><p>2、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p><p>3、 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p><p>4、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p><p>单元重、难点|</p><p>1、 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p><p>2、 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p><p>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p><p>1、比多少1课时</p><p>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p><p>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p><p>教学目标:</p><p>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p><p>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p><p>3、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p><p>教学重、难点:</p><p>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p><p>教学准备:</p><p>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p><p>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p><p>教学过程:</p><p>一、 导入:</p><p>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p><p>板书课题:比多少</p><p>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p><p>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p><p>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p><p>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p><p>2、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p><p>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p><p>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p><p>(学生数一数)</p><p>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p><p>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p><p>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p><p>老师介绍等号</p><p>3、 动手操作,理解新知</p><p>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p><p>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p><p>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p><p>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p><p>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p><p>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p><p>板书:3<5介绍小于号</p><p>学生书空,再齐读,</p><p>4、 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p><p>(学生回答,老师小结)</p><p>5、 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p><p>三、巩固</p><p>1、 说一说</p><p>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p><p>2、 猜一猜</p><p>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p><p>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p><p>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p><p>3、填一填:</p><p>A:7○34○93○35○810○1</p><p>B:2>□6>□6=□□=8□<9</p><p>(学生抢答)</p><p>4、试一试</p><p>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p><p>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p><p>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p><p>(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p><p>教学目标:</p><p>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p>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p><p>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p><p>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p><p>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p><p>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p><p>一、情境导入</p><p>(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p><p>二、主动探究</p><p>1、活动之一</p><p>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p><p>看看你发现了什么?</p><p>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p><p>2、活动之二</p><p>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p><p>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p><p>3、活动之三</p><p>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p><p>板书:一样长</p><p>4、活动之四</p><p>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p><p>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p><p>(学生随意回答)</p><p>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p><p>5、活动之五</p><p>1、比较谁喝的多</p><p>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p><p>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p><p>(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p><p>(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p><p>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p><p>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p><p>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p><p>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p><p>1、自我评价。</p><p>2、学生互评</p><p>3、全班进行评价。</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