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1:34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数据的代表

<p>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p><p>总课时:4课时</p><p>备课时间:第十五周 上课时间:第十六周</p><p>第4课时: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 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p><p>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p><p>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求平均数</p><p>教学难点:按键 顺序</p><p>教学准备:同种规格的计算器</p><p>教学过程</p><p>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5分钟,学生遇到困难,亟待解决)</p><p>内容:展示引例: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p><p>北京 2023.2 上海 2023.6 天津 2023.5 河北 584.4</p><p>山西 420.5 内蒙古 596.2 辽宁 875.4 吉林 705.5</p><p>黑龙江 746.8 江苏 2023.2 浙江 2023.1 安徽 520.6</p><p>福建 972.2 江西 575.1 山东 831.9 河南 426.3</p><p>湖北 582.2 湖南 685.7 广东 2023.5 广西 554.6</p><p>海南 699.3 重庆 523.2 四川 538.4 贵州 316.4</p><p>云南 411.6 西藏 254.4 陕西 441.0 甘肃 328.4</p><p>青海 337.8 宁夏 458.1 新疆</p><p>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p><p>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 ,需要一个帮手—计算器,这节课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p><p>第二环节:活动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交流)</p><p>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p><p>(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p><p>(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p><p>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 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p><p>(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 的结果怎么样。</p><p>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p><p>第三环 节:运用提高(1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交流)</p><p>内容:1.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 的平均数:</p><p>12.8,12.9,13.4,13.0,14.1,13.5, 12.7,12.4,13.9,13.8,14.3,1 3.2,13.5。</p><p>2. 观察下图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p><p>3. 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2。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p><p>4. 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 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p><p>(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p><p>(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p><p>(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p><p>第四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p><p>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p><p>1. 根据给定信息,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p><p>2. 从所给统计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数据的加工与整理。</p><p>3. 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p><p>第五环节:布置作业</p><p>课本习题8.4的第1题。</p><p>教学反思</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知识教案:数据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