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00:24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给计算教学提个醒处理好“牵”与“放”

<p>我们的教学要有牵有放,牵放适当,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这段时间在同学们在学习计算的问题中,“速算与巧算”的处理中,我有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与大家探讨。</p><p>例如:2+5+8 3+7+4 6+5+5</p><p>1+3+9 2+4+6 10+3+10</p><p>学生都埋头在做,我也在很认真的巡视着,当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作完了的时候,我还在不停的巡视着。大多数学生举手后,我说:“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组说完了我在集体讲解。</p><p>课后我在想:</p><p>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似乎在“放”,让学生自由的思考,这样的“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如“牵”的效果好!因为:</p><p>1、当第一个学生举手时,我认为老师的注意力不是巡视了,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思考:为什么他做得又对又快?</p><p>2、大多数学生举手后,我说的“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方法”,也冲淡了教学节奏,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p><p>我想改:</p><p>既然“放”的效果不好,我就改成“牵”,也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p><p>1、老师出示:2+5+8 3+7+4 6+5+5</p><p>1+3+9 2+4+6 10+3+10</p><p>师:“看谁做得又对又快?”</p><p>2、老师这时只注意谁做的快而对,当有一个学生做完后,所有的同学停下来,并激问:“大家都没有做完,你怎么这么快啊?”</p><p>学生自然会把自己的好方法说出来,可能就会是“找朋友凑十法”。</p><p>3、再引导大家试一试“找朋友凑十法”。</p><p>这样,学生就会在前后两种不同的方法中比较,真切地体会到“找朋友凑十法”的好。这时的“牵”既鼓励算法“多样化”,又在多样化算法中体验算法的“最优化”,何乐而不为呢?</p><p>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给计算教学提个醒处理好“牵”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