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一上学期数学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计划表
<p>有计划的学习,会使自己更快的成长。接下来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计划表,会是自己受益匪浅,请大家仔细阅读哦。</p><p>一、课型:新授课</p><p>二、学习目标:</p><p>知识与技能: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p><p>过程与方法: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的测量和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p><p>三、教法与学法:类比教学法</p><p>四、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p><p>五、学习重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p><p>六、教学手段:</p><p>七、教学步骤:</p><p>1、导入新课</p><p>1.如图(1),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呢?</p><p>请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成</p><p>2、如图(2)已知∠ABC和∠DEF.</p><p>请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p><p>2、揭示目标: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p><p>3、关键问题设计</p><p>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画两个角,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p><p>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p><p>(1)师生共同回忆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和、差、倍、分的画法.</p><p>(2)分组讨论,发现方法.</p><p>提出问题:如图1-26(a),试比较∠AOB和∠COD的大小并画出∠AOB+∠COD.</p><p>教师让学生讨论,动手画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p><p>(a)角大小比较的方法:重叠法和度量法.</p><p>(b)角的和、差、倍、分的画法.</p><p>3.角的大小可以有两种比较方法:重叠比较法和度量法.</p><p>(1)重叠比较法:由线段的重叠比较法知,将要比较的两条线段一端重合,再看另一端的位置.</p><p>角的比较也类似,提问谁能用两个三角板演示一下,然后总结,在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要让角的顶点和角的一条边都重合,看另一条边落在角内还是角外.(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1-26(b.)</p><p>记作:∠AOB=∠COD</p><p>记作:∠AOB>∠COD</p><p>记作:∠AOB<∠COD</p><p>(2)度量法:因为角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度数,度数大的角大于度数小的角,通过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注意写法)</p><p>例1 如图1-27,比较∠AOB与∠CDE的大小.</p><p>因为 量得∠AOB=35°,∠CDE=65°.</p><p>所以 ∠CDE>∠AOB.</p><p>4.角的和、差、倍、分也可以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度量计算法.</p><p>(1)作图法:在图中作出两个角的和、差、倍、分.</p><p>例2 已知∠AOB,∠CED且∠AOB>∠CED,如图1-28.</p><p>求作(i)∠AOB与∠CED的和;</p><p>(ii)∠AOB与∠CED的差;</p><p>(iii)∠CED的二倍.</p><p>教师在黑板上以草图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依照线段的和、差、倍、分的作法,从而发现作图中的问题,怎样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由于这个基本作图没学,因此作图法暂时不能具体操作,所以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有度量计算法.</p><p>(2)度量计算法.</p><p>依然选用例2,解法如下</p><p>解:量得∠AOB=50°,∠CED=20°,</p><p>∠AOB与∠CED的和是70°.</p><p>∠AOB与∠CED的差是30°.</p><p>∠CED的二倍是40°.</p><p>练习(1)如图1-29,∠AOB=130°,∠AOE=50°,∠OEA=60°,求∠BOE,∠OEB.</p><p>(2)如图1-30,量出∠BAC,∠ABD,∠BDC,∠ACD的度数,并求出四个角的和,∠BAC与∠ACD的和.</p><p>(3)如图1-31,已知∠A=∠B=25°,若∠A+∠B+∠BCA=180°,求∠ACE.</p><p>5、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p><p>类比教学法,学生在理解线段的比较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角的比较方法。</p><p>6、学生质疑问难</p><p>角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p><p>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p><p>1.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如图1-32,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因为角的两边都是射线.</p><p>2.当一个角有角平分线时,可以产生几个数学表达式.如图1-32,可写成</p><p>因为 OC是∠AOB的角平分线,</p><p>所以 ∠AOB=2∠AOC=2∠COB, (1)</p><p>∠AOC=∠COB, (2)</p><p>反过来,只要具备上述(1)、(2)、(3)、(4)中的式子之一,就能得到OC为∠AOB的角平分线.这一点学生要给以充分的注意.</p><p>7、练习设计</p><p>1.画一个三角形ABC,然后作出这三个角的平分线.观察它们是否交于一点,如果交于一点,则交点的位置在哪里?</p><p>2.如图1-33,若∠AOB=∠COB=∠DOC,进行下列填空.</p><p>(1)∠AOD=( )+( )+( );</p><p>(2)∠AOB=( )∠AOD;</p><p>(3)∠AOD=( )∠COB;</p><p>(4)∠DOB=( )=( )+( ).</p><p>8、课堂小结</p><p>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和主要的思维方法?</p><p>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比较零散,教师最后给以归纳.</p><p>1.学习的内容有三个:(1)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和、差、倍、分.(3)角平分线的概念.</p><p>2.学习了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p><p>9、板书设计</p><p>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数学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计划表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