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
<p>教学内容:</p><p>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2 ~ 64页例1 、 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p><p>教学目标:</p><p>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p><p>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p><p>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p><p>教学重点:</p><p>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p><p>教学难点:</p><p>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熟练掌握。</p><p>教学准备:</p><p>多媒体课件、能重复使用的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小棒、给学生的小礼品等 。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p><p>复习旧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法等。</p><p>复习旧知法导入</p><p>1、口算大比拼: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卡片出示)</p><p>2、填一填。(课件出示)</p><p>(1)1个十和5个一是()。</p><p>(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p><p>(3)17 = 10 + ( ) 13 = ( ) + 10 12 = 10 + ( )</p><p>订正第(3)小题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p><p>【设计意图】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p><p>开门见山,直接引入</p><p>(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p><p>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p><p>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p><p>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p><p>小组讨论,学生回答。</p><p>教师板书:10+3。</p><p>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p><p>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p><p>板书:13-3= 13-10=</p><p>师:怎样算?</p><p>二、探求新知</p><p>1.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来挑战?</p><p>教师板书:13+2。</p><p>这个算式怎么算呢?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那合起来是多少根呢?</p><p>你是怎么想的?</p><p>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p><p>【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一下的做法比较容易开展,而且时间效益高。</p><p>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p><p>学生曱: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p><p>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计算。</p><p>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根,右边再摆2根,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p><p>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p><p>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的?</p><p>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p><p>【设计意图】让学生“问问题”,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的要求。</p><p>教师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并在算式下面板书:加数、加数、和,板书后教读2遍。。</p><p>教学“试一试”。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练习。</p><p>学生操作后,写出答案。教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p><p>订正:师问,得数是多少?哪些是接着数,数出答案的请举手?哪些是零头和零头相加算出答案的,请举手!</p><p>【设计意图】举手是一个动作语言,无声中让老师明了学生思考的方法。</p><p>师问:“我们可以不摆小棒算出得数吗?怎样算呢?”学生总结。</p><p>师总结:个位相加,十位上写1.</p><p>2、探索不退位的减法的算法。</p><p>师用课件出示小棒图。“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p><p>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师适时板书:15-2=</p><p>师:这种算式的计算方法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摆小棒看看,就知道怎么算了。大家动手摆一摆吧。</p><p>师巡视辅导明了学情。</p><p>指名说一说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摆的?怎么算的得数?(学生的计算方法可以多样。)</p><p>教师着重让学生理解:“把15分成10和5,用5减去2,再加上10就可以了。”</p><p>教学“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生做完后师生评议,并总结计算方法。</p><p>师:“像这样的式子,怎样计算最快?”</p><p>引导学生说出“个位相减,得数的十位写1。”</p><p>师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名称,板书后教读2遍。</p><p>15-2=13</p><p>被减数 减号 减数 差</p><p>3、教学例题3.</p><p>教师出示例题3主题图,并提问:谁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p><p>学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然后说说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p><p>同桌交流算法后,师指导全班学生交流。</p><p>4、教学例题4.</p><p>教师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后,问:谁来 说一说图的意思并列出算式?</p><p>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后并列出算式:13-2+3</p><p>师:同桌说一说这道题里的数字是什么意思?这道题应该怎样算?</p><p>学生同桌讨论后,师总结算法。</p><p>师:这是一道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题目,我们把这种题目叫“加减混合运算”,这样的题目也是从左往右算。</p><p>教学例题4下面的“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先算那边的。</p><p>三、达标反馈</p><p>完成课本第63页“课堂活动”</p><p>四、课堂小结</p><p>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哪些同学表现很棒?</p><p>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指着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略)</p><p>【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