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8:32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p>一、教学目标</p><p>(一)知识与技能</p><p>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p><p>(二)过程与方法</p><p>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p><p>(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p>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p><p>二、教学重难点</p><p>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p><p>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p><p>三、教学准备</p><p>米尺、彩带、磁条。</p><p>四、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p><p>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p><p>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p><p>学生汇报预设:</p><p>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p><p>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p><p>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p><p>(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表示。</p><p>(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p><p>【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际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