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7:59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一)》导学案教学案

<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79"><p>课题</p></td><td width="208"><p>解决问题(一)</p></td><td width="173"><p>课型</p></td><td width="196"><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79"><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76"><p>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怎样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乐于接受,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要考虑的问题,本节教学设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p><p>1.注重情境的创设。</p><p>在课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安排了一个小活动:观察物体,然后让站在不同位置的同学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感受,使学生心领神会。</p><p>2.注重学生说出算理的训练。</p><p>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完成列式解答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把解题的思路表达出来,所谓“言为心声”,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算理,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理解与表达互相促进,一举两得。</p></td></tr><tr><td width="79"><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76"><p>教师准备:PPT课件、5个小正方体</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56"><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79"><p>教学环节</p></td><td width="208"><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73"><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96"><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79"><p>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p></td><td width="208"><p>1.出示一个用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p><p align="center"></p><p>让三名同学分别从上面、前面和侧面进行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形状画到黑板上。</p><p>2.请全体同学观察黑板上的图形,说一说,发现了什么?</p><p>3.导入: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需要大家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板书课题)</p></td><td width="173"><p>1.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到黑板上。</p><p>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通过观察得出每名同学画的形状都不一样,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会看到不同的形状。</p><p>3.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p></td><td width="196"><p>1.在○里填上“>”“<”或“=”。</p><p>4+8○133+9○14</p><p>7+6○125+7○11</p><p>6+5○123+8○11</p><p>2.算一算。</p><p>8+5= 5+7=</p><p>7+4= 4+9=</p><p>6+8= 9+3=</p><p>10-3= 10+5=</p><p>13+4= 16-4=</p><p>9-6= 2+8=</p></td></tr><tr><td width="79"><p>二、探究新知。(20分钟)</p></td><td width="208"><p>1.课件出示:</p><p>☆☆☆☆☆☆★★</p><p>☆☆☆★★★</p><p>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p><p>(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p><p>(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p><p>2.指名说算法及理由,师板书。</p><p>3.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4.分析产生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p><p>5.小结:解决问题时,从不同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p></td><td width="173"><p>1.仔细观察课件,收集数学信息,根据题意列式计算。</p><p>2.汇报自己的思路及计算方法。</p><p>预设 生1:第一排有8颗五角星,第二排有6颗五角星,求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就是把两排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6=14(颗)。</p><p>生2:白五角星有9颗,黑五角星有5颗,求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就是把白五角星和黑五角星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9+5=14(颗)。</p><p>3.观察两个算式,进行分析比较。</p><p>预设 相同点:这两个算式都用加法计算,得数都是14。</p><p>不同点:两个算式中的加数不同。</p><p>4.汇报自己的想法。</p><p>5.再次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列出的算式也不同。</p></td><td width="196"><p>3.看图填一填。</p><p align="center">(1)8+5=13(只)表示的意思是左边有( )只,右边有( )只,一共有( )只。</p><p>(2)7+6=13(只)表示的意思是灰色的有( )只,白色的有( )只,一共有( )只。</p><p>4.看图列出不同的算式。</p><p>(1)◇◆ ◇◆◆</p><p>◇◆ ◇◆◆</p><p>◇◆ ◇◆◆</p><p>左边加右边:</p><p>□○□=□</p><p>白色加黑色:</p><p>□○□=□</p><p>(2)</p><p>□○□=□</p><p>□○□=□</p><p>5.连一连。(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连起来)</p><p>6+8 8+5</p><p>6+5 7+8</p><p>8+4 5+6</p><p>9+6 3+9</p><p>7+6 7+7</p></td></tr><tr><td width="79"><p>三、巩固应用。(10分钟)</p></td><td width="208"><p>课件出示教材97页例5情境图。</p><p>1.请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列出算式。</p><p>2.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p></td><td width="173"><p>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p><p>2.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集体订正答案。</p></td><td width="196"><p>6.□□■■ □■</p><p>□□■■ □□</p><p>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可以列式为□○□=□;</p><p>也可以列式为□○□=□。</p></td></tr><tr><td width="79"><p>四、全课总结。(4分钟)</p></td><td width="208"><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173"><p>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96"> </td></tr><tr><td width="79"><p>教师批注</p></td><td width="208"> </td><td width="173"> </td><td width="196"> </td></tr><tr><td width="79"><p>板书设计</p></td><td colspan="3" width="576"><p>解决问题(一)</p><p>想:第一排加第二排</p><p>8+6=14(颗)</p><p>想:白色的加黑色的</p><p>9+5=14(颗)</p><p>多角度观察,发现不同解法。</p></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一)》导学案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