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4、3、2加几》教学案导学案
<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79"><p>课题</p></td><td width="208"><p>5、4、3、2加几</p></td><td width="183"><p>课型</p></td><td width="177"><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79"><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67"><p>5、4、3、2加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为了较好地发挥本节课的功能,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p><p>1.重视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精心构思了一个小故事,既满足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又让他们从故事中理解了“交换加数”的实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p><p>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p><p>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要过多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组织大家交流算法,从中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将“交换加数”这一方法作为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p></td></tr><tr><td width="79"><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67"><p>教师准备:PPT课件</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47"><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79"><p>教学环节</p></td><td width="208"><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83"><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77"><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79"><p>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6分钟)</p></td><td width="208"><p>1.讲故事:从前有个养猴子的人,他给猴子喂花生的时候说:“早上3粒,晚上4粒。”猴子认为太少了,很不高兴。养猴子的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4粒,晚上3粒。”猴子认为这回比原来多了,很高兴。</p><p>2.你们认为猴子胜利了吗?为什么?</p><p>3.师:看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很重要,不仅能帮猴子识破养猴人的骗局,还能帮我们解决计算上的难题呢!(板书课题)</p></td><td width="183"><p>1.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关注故事中提到的数。</p><p>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p><p>生1:没有胜利,因为3粒加4粒是7粒,4粒加3粒还是7粒,猴子一天吃到花生的总数没变。</p><p>生2:猴子不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所以受骗了。</p><p>3.看板书,了解本课所学内容。</p></td><td width="177"><p>1.算一算。</p><p>9+8= 8+7=</p><p>6+9= 5+8=</p><p>5+9= 7+7=</p><p>7+6= 9+4=</p><p>8+5= 9+3=</p><p>2.用8、9、17这3个数组成算式。</p><p>□○□=□</p><p>□○□=□</p></td></tr><tr><td width="79"><p>二、探究新知。(20分钟)</p></td><td width="208"><p>1.课件出示算式。</p><p>4+7= 4+8=</p><p>5+9= 3+8=</p><p>提问:想一想,怎样才能最快算出得数?</p><p>2.鼓励学生和同桌交流是怎样算的,说说你的计算方法。</p><p>3.组织讨论:你们喜欢哪种算法呢?</p><p>4.师小结:今天我们计算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大数,用“凑十法”计算虽然也可以正确地算出得数,但算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把它们的加数交换一下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算起来就方便多了。</p></td><td width="183"><p>1.观察算式的特点,结合老师提出的要求,选择自己认为最快捷的方法进行计算。</p><p>2.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p><p>生1:我是用“凑十法”计算的,拆小数,凑大数。</p><p>生2:我也是用“凑十法”计算的,拆大数,凑小数。</p><p>生3:我先交换加数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再计算。</p><p>3.表达自己对每种算法的看法,说出自己的理由。</p><p>4.进一步领悟“交换加数”这一算法的优越性。</p></td><td width="177"><p>3.填一填。</p><p>(1)计算2加9时,先想( )加( )等于( ),所以2加9也等于( )。</p><p>(2)计算8加5时,可以用“凑十法”,把( )凑成10,得数是( )。</p><p>4.下面哪些算式适合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合适的算式下面画上横线,再计算。</p><p>9+4 3+8</p><p>5+5 4+7</p><p>8+7 2+9</p><p>6+5 7+7</p><p>5.猜一猜。</p><p>小红有4块糖,妈妈又给了她一些糖后,小红就有13块糖了,妈妈给了小红( )块糖。</p></td></tr><tr><td width="79"><p>三、巩固应用。(10分钟)</p></td><td width="208"><p>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p>9+2= 8+4=</p><p>2+9= 4+8=</p><p>9+3= 9+5=</p><p>3+9= 5+9=</p><p>2.看图列式计算。</p><p>♀♀ ♀♀♀</p><p>♀♀ ♀♀♀</p><p>□○□=□</p></td><td width="183"><p>1.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注意上下两个算式之间存在的联系。</p><p>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注意计算时应采取什么方法。</p></td><td width="177"><p>6.看图列式计算。</p><p>⊙⊙ ⊙⊙⊙⊙</p><p>⊙⊙ ⊙⊙⊙⊙</p><p>□○□=□</p></td></tr><tr><td width="79"><p>四、全课总结。(4分钟)</p></td><td width="208"><p>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183"><p>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77"> </td></tr><tr><td width="79"><p>教师批注</p></td><td width="208"> </td><td width="183"> </td><td width="177"> </td></tr><tr><td width="79"><p>板书设计</p></td><td colspan="3" width="567"><p>5、4、3、2加几</p><p>4+7=11 7+4=11</p><p>4+8=12 8+4=12</p><p>5+9=14 9+5=14</p><p>3+8=11 8+3=11</p><p>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p></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