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5、4、3、2加几》教学设计教案
<p>设计说明</p><p>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特做如下设计:</p><p>1.注重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p><p>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7时,想:7+5=12,所以5+7=12。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p><p>2.注重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p><p>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欢的“开火车”“做游戏”等练习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不断提高计算速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 PPT课件</p><p>学生准备 口算题卡</p><p>教学过程</p><p>⊙复习旧知,导入新课</p><p>1.课件出示。</p><p>9+5 8+6 9+7 7+8</p><p>6+9 8+9 9+4 7+6</p><p>2.指名口算。</p><p>3.谁能说说你的口算方法?</p><p>4.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从而推出得数。</p><p>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5、4、3、2加几。(板书:5、4、3、2加几)</p><p>设计意图:将9、8、7、6加几的算式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p><p>⊙迁移类推,探究新知</p><p>1.课件出示教材95页例4。</p><p>(1)请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与前几节课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前面的加数小,后面的加数大)</p><p>①让学生读一读算式,举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得数的。</p><p>②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计算5+7,并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p><p>预设 生:把7分成5和2,5+5=10,10+2=12,所以5+7=12;把5分成3和2,7+3=10,10+2=12,所以5+7=12。</p><p>(2)提问:这样的算式用“凑十法”计算是不是最佳选择呢?</p><p>预设 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慢,因为前面的加数太小了,算起来麻烦。</p><p>(3)提问:那怎样想才能很快算出得数呢?</p><p>预设 生:交换加数的位置,把它变成大数加小数的算式。</p><p>生:因为5+7就是7+5,7+5=12,所以5+7=12。</p><p>2.形成计算的思路。</p><p>(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其他三道题。</p><p>(2)指名说说自己的算法。</p><p>师:看到5+8,4+8,3+9时你想到了哪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p><p>预设 生1:看到5+8时,想8+5=13,所以5+8=13。</p><p>生2:因为8+4=12,所以4+8=12。</p><p>生3:因为9+3=12,所以3+9=12。</p><p>3.教师提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p><p>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算,提高计算速度。</p><p>4.反馈练习。</p><p>课件出示教材95页“做一做”2、3题。</p><p>⊙实际应用,巩固新知</p><p>1.游戏,极速搜索。(教材95页“数学游戏”)</p><p>2.解决问题。</p><p>(1)教材95页“做一做”1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p><p>(2)教材96页4题。(学生在图上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再列式计算)</p><p>⊙全课总结</p><p>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同桌互相说)。</p><p>⊙布置作业</p><p>教材96页1、2题。</p><p>板书设计</p><p>5、4、3、2加几</p><p align="center"></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