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7:55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计划:浙教版

<p>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数学网小编准备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p><p>一、教材说明</p><p>1、内容结构和地位作用</p><p>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p><p>小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会计算亿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页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付款、身高)。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p><p>2、教材编排特点</p><p>①充分利用现实生活题材,加强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p><p>②借助“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计量单位作形象支撑,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多样化的认识过程,突出对小数的初步认识。</p><p>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p><p>④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p><p>3、教学目标</p><p>①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如付款单),认识小数,体会小数的特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p><p>②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p><p>③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p><p>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p><p>⑤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p><p>教学重点</p><p>①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p><p>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p><p>③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p><p>教学难点</p><p>①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p><p>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p><p>二、教学建议</p><p>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p><p>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p><p>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p><p>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也上限2位小数,并且结合具体的量进行计算。</p><p>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p><p>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p><p>4、学习前摸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p><p>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p><p>三、探讨的问题</p><p>1、是否教学什么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p><p>2、是否需要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p><p>3、是否归纳出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p><p>4、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计算如何处理好些?</p><p>5、教材中的主题图中的商品价格如“5.98元,0.85元”,但现在超市中单件商品的价格有分的少见,如何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处理好教材?</p><p>四、课时安排</p><p>感受课:5课时</p><p>认识课:5课时</p><p>熟悉课:2课时</p><p>知识整理课:1课时</p><p>评研课:2课时</p><p>这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计划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计划:浙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