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格式《有理数》
<p>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格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p>一、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p><p>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p><p>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p><p>过程与方法:</p><p>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p><p>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p><p>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p><p>二、重点难点</p><p>重点:</p><p>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p><p>难点:</p><p>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p><p>三、学情分析</p><p>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p><p>四、教学过程设计</p><p>教学</p><p>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p><p>情</p><p>境</p><p>创</p><p>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p><p>三名学生板演</p><p>自</p><p>(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p><p>…………</p><p>(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p><p>(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p><p>问题三</p><p>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p><p>教师提出问题.</p><p>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p><p>教师提出问题.</p><p>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p><p>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p><p>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p><p>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p><p>教师提出问题.</p><p>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p><p>教师提出问题.</p><p>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p><p>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p><p>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p><p>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p><p>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p><p>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p><p>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p><p>上文为大家推荐的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格式大家还满意吗?祝大家学习进步。</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