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游乐场》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1.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p><p>2.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p><p>3. 情感目标: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p><p>教学重点:</p><p>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p><p>教学难点:</p><p>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p><p>教学用具:</p><p>幻灯、挂图、小黑板。</p><p>教学过程:</p><p>一、情境导入</p><p>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p><p>二、探索新知</p><p>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p><p>(1)理解图意。</p><p>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p><p>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p><p>(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p><p>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p><p>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p><p>(1)学生列出算式:164</p><p>(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p><p>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p><p>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p><p>(3)竖式计算。</p><p>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p><p>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p><p>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p><p>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p><p>1 6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p><p>x 2 4 4 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p><p>6 4 在积的个位上写4。</p><p>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p><p>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p><p>④比较归纳。</p><p>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p><p>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p><p>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p><p>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p><p>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p><p>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p><p>3.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p><p>三、巩固练习</p><p>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p><p>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p><p>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p><p>第3题。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1)182+18(2)18(2+1)</p><p>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p><p>(1)153+458 (2)400-458 153=45(元)</p><p>=45+360 =400-360</p><p>=405(元) =40(元)</p><p>因为405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p><p>因为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p><p>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p><p>四、全课总结。</p><p>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