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6:50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长度单位》教案

<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p><p>1、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p><p>2、通过学生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p><p>过程与方法</p><p>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p><p>目标解析:</p><p>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p><p>教学重点:</p><p>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p><p>教学难点:</p><p>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p><p>教学准备:</p><p>课件、尺子、图钉、田子格本等。</p><p>教材分析:</p><p>厘米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表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明确的要求</p><p>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p><p>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p><p>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经行测量。</p><p>学情分析:</p><p>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p><p>教学过程:</p><p>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p><p>1、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p><p>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p><p>【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实例,通过动手实践制作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介绍古代的人们测量物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的聪明才智。】</p><p>2、介绍1拃的长度。</p><p>⑴、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p><p>⑵、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p><p>⑶、讨论</p><p>①、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p><p>(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p><p>②、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p><p>观察故事图片</p><p>请学生叙述每张图片的意思,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p><p>3、统一长度单位。</p><p>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p><p>二、实践中认识厘米</p><p>1、认识尺子。</p><p>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p><p>⑴、刻度线。</p><p>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p><p>⑵、数字。</p><p>①、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p><p>②、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p><p>⑶、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p><p>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p><p>2、认识厘米。</p><p>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p><p>⑵、认识1厘米。</p><p>①、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p><p>②、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p><p>③、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p><p>⑶、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p><p>①、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p><p>②、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p><p>③、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p><p>④、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p><p>【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比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用课件放大1厘米的长度作为标准,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以实际1厘米的长度作标准。】</p><p>3、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p><p>(1)测量纸条的长度。</p><p>①、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p><p>②、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p><p>③、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p><p>(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p><p>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p><p>(3)动手测量数学书的宽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p><p>【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p><p>三、练习中巩固新知</p><p>1、找一找、量一量</p><p>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宽约()厘米,手掌宽约()厘米,一拃长约()厘米。</p><p>2、读物体的长度(看幻灯片)</p><p>3、判断题:对打, 错打.</p><p>①。小明的铅笔长约8厘米。()</p><p>②。教室的长约8厘米。()</p><p>③。语文课本的宽约100厘米。()</p><p>④。小明身高约1厘米。()</p><p>⑤。小红的食指宽约1厘米。()</p><p>四、小结中谈收获</p><p>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p><p>五、课堂作业</p><p>第4页做一做(例3)。</p><p>第8页练习一,第1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长度单位》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