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6:31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p><p>2、培养学生联想推理的能力。</p><p>3、联系实际,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p><p>教学重点:</p><p>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p><p>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白宗岳和宋润杰画的画。</p><p>这幅画的是猴妈妈,这幅画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在美丽的花果山上,由于猴妈妈突出的表现,得到了猴王的表扬,并奖给猴妈妈12个又大又肥的鲜桃。</p><p>同学们,请你猜一猜,猴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些鲜桃的?说说你的理由。</p><p>(评析:让学生去猜一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猴妈妈可能要把这些桃平均分给小猴吃,从而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p><p>二、新课</p><p>1、教师:猴妈妈是这样想的:我有12个桃,每个孩子分4个,正好分完。</p><p>请你算一算,猴妈妈有几个孩子?</p><p>学生思考后发言。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以下4种算法</p><p>学生1:124=3</p><p>学生2:34=12</p><p>学生3:12-4-4-4=0</p><p>学生4:4+4+4=12</p><p>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让其他的学生能听懂,并做出简单的评价。</p><p>教师: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说说理由。</p><p>教师:试试看,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卡片上的题目,验证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p><p>出示卡片:102=</p><p>153=</p><p>164=</p><p>205=</p><p>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想说什么?</p><p>(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猴妈妈有几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多种算法,力争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而通过验证活动,则让学生自己本能地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p><p>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算出了猴妈妈有3个孩子,猴妈妈也可以这样分:把这些桃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几个?</p><p>学生列出:123=4</p><p>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p><p>(评析:这一环节过度自然,既复习了除法的含义,又体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p><p>3、教师:猴妈妈正想把这些桃平均分给它的3个孩子,有1只小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p><p>你猜,它提出了什么意见?应该怎样分?</p><p>引导学生知道,有好东西时不要自己独用,要想着妈妈,想着别人。</p><p>列出算式:124=3</p><p>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它与刚才写出的124=3有什么不同?</p><p>(评析:设计小猴提出不同意见这一环节,对学生渗透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数学课的人情味,同时深化对除法意义的认识。)</p><p>4、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p><p>教师:计算除法时,要看除数和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p><p>三、巩固练习</p><p>1、你能很快地算出来吗?</p><p>155= 204= 255=</p><p>183= 305=</p><p>出示一组口算题,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计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p><p>特别地说一说像55= 、11=这样的算式是怎样求商的?</p><p>2、你知道这句乘法口诀可以算几个除法算式吗?</p><p>三六十八</p><p>四五二十</p><p>五五二十五</p><p>出示乘法口诀,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特别要注意像五五二十五这样的乘法口诀。</p><p>3、自编5道除法式题,并用乘法口诀算出来。</p><p>小组交流。注意学生出现的问题,如:202= 引导学生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p><p>4、课本练习题。</p><p>四、 课后小结。</p><p>(评析:本课的练习设计巧妙,层次感强,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既需要独立思考,又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巩固了基础知识,分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