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5:54

沪教版一上《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学设计

<p>教学内容:</p><p>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7页</p><p>设计意图:</p><p>《在数射线上做减法》实际是让学生巩固数射线,进一步建构减法运算,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深化对求和、求差知识以及关系的理解。</p><p>学生已认识了数射线并具备了在数射线上做加法的能力。本课教学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来主动学会新知,即让学生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本课的设计思路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实践操作拓展练习四个层次,力求以教材为基础,创设一个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p><p>教学目标:</p><p>1、进一步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p><p>2、会在数射线上做减法运算。</p><p>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p><p>教学重点:</p><p>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p><p>教学难点:</p><p>建构一个关于减法的模型</p><p>教学准备:</p><p>多媒体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师:昨天,小动物们举行了一次跳远比赛,输掉的小老鼠可不服气了,它今天还要和小青蛙来比试一下。</p><p>1、复习</p><p>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p><p>①同桌交流</p><p>②个别汇报</p><p>师:小朋友你发现谁跳得远,为什么?</p><p>2、引入新知</p><p>师:胜利的小老鼠正得意,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只大肥猫,啊!小老鼠怎么办?(往回跳)</p><p>①小组互相探讨,小老鼠是怎么跳的?</p><p>②比较:小老鼠两次在数射线上跳,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p><p>学生观察、讨论。</p><p>小结:小老鼠在数射线上跳的箭头方向不同,所以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它们的列式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p><p>揭示课题《在数射线上做减法》</p><p>(创设情境,通过回忆小动物跳远比赛唤起学过的知识----在数射线上做加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减法情景,教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揭示新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投入到积极的探究之中。)</p><p>二、探究新知</p><p>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p><p>7-6=1</p><p>问:①7、6、1各表示什么?</p><p>②7-6=1又表示什么?</p><p>③小老鼠同样在数射线上跳了6格,为什么在这里用-6呢?关键看什么?</p><p>2、师:小老鼠逃回来了,小青蛙在做什么呢?</p><p>出示书上第37页第1题中①</p><p>○ = 同桌互说,个别汇报</p><p>3、独立完成第37页题1中②③</p><p>4、完成第37页题2 师:请小朋友观察题2中的数射线完整吗?先请小朋友在数射线上标上数,再列式计算。</p><p>(《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注学习过程,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小动物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向前、向后跳,增强感性认知,然后抽象出知识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小组讨论获取知识,即让学生在数射线上建构减法运算的过程。在上述探究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p><p>三、实践操作</p><p>书上第37页题3</p><p>1、选2道算式口编故事再计算。</p><p>2、独立完成其余算式,有困难的算式,借助数射线完成。</p><p>3、汇报交流,随意抽取2道算式题,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p><p>四、拓展练习</p><p>师:小老鼠和小青蛙还在争论不休,他们要请小朋友来帮他们解决,愿意吗?</p><p>4+6=10 他们都说这个算式是自己跳的,到底是谁跳的?还是请小朋友来作裁判。</p><p>(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练习要体现一定的训练量、讲究层次性。另外,应充分开发习题的功能,如对于来自于课本中的习题,教师进行了一定的处理,题3中不仅要计算,而且要求根据算式口编故事,在编故事中充分展现学生才能和创新意识。)</p><p>五、课堂总结</p><p>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得怎么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教版一上《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