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上《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p>教材分析:</p><p>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单元共包括两个信息窗,一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及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二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所讲的是信息窗1中的第一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变化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自身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p><p>教学内容:</p><p>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97~100页,分数的初步认识。</p><p>教学目标:</p><p>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p><p>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p><p>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p><p>教学重点:</p><p>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p><p>教学难点:</p><p>理解分数的含义。</p><p>教学准备:</p><p>学生方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纸片,每人两枝彩笔。</p><p>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纸片。</p><p>教学过程:</p><p>一、以图激趣,导入新课</p><p>课件出示:某学生4张不同时期(婴儿、幼儿、童年2张)的照片。</p><p>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他是谁吗?</p><p>生:想。</p><p>师:谁? 生:张玉坤。</p><p>师:看了照片你想说什么?</p><p>指名发言。生:张玉坤从小到大的变化真大啊!</p><p>师:张玉坤从小到大的变化真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变化都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p><p>【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p><p>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p><p>师: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出示胎儿图)你觉得他这个时候可能有多大?谁来猜一猜?</p><p>学生交流估计结果:我猜他这时还没出生。</p><p>师:这时他还没有出生,我们称他为胎儿。这时他已经在妈妈肚子里生长了8个星期。我们每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生长8个星期后,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p><p>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胎儿有什么特点?</p><p>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他的头特别大。</p><p>师:他的头特别大,那我们来估计一下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p><p>学生交流估计结果:引导学生说出:把胎儿的身长平均分成两份,头长大约占1份,也就是说头长占整个身长的一半。</p><p>[如有学生回答出1/<strong>2</strong>,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的1/<strong>2</strong>,或简要介绍自己学习1/<strong>2</strong>的途径)</p><p>[设计意图:教师可通过此问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再有通过对1/<strong>2</strong>有认识的同学的介绍,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课外学习方法。]</p><p>师强调:这里的 平均分成两份,不要理解成是把胎儿平均分成两份,指的是把胎儿身体的长度平均分成两份。</p><p>小结: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生长8个星期的时侯,他的头长大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p><p>【设计意图:利用少年儿童对自身的成长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用人体成长发育过程中头部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为情境,抓住了学生,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兴趣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p><p>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p><p>师:对于一半你们应该很熟悉,那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一半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p><p>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p><p>师:我发现,同学们的想法特别有创意,现在请几个同学讲讲自己的创意。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下去介绍:我画的是一半圆;我画的是一半苹果;我画的是一半苹果;我画的是一半葫芦??</p><p>反馈交流、说明创意。</p><p>师:其他同学是怎样表示一半的呢?请同桌之间互相欣赏。</p><p>【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图形表示到符号表示这样数学化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明白了 1/<strong>2</strong>到底是什么意思,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一半就用1/<strong>2</strong>表示更好,本环节的设计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是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p><p>3、引出分数</p><p>师:表示一半的方法有很多,在数学上一半用1/<strong>2</strong>这个数表示,读作:二分之一。(板书:1/<strong>2</strong>读作:二分之一)</p><p>师:请看屏幕,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现在我们也可以用哪个数表示?(生:1/<strong>2</strong>)</p><p>(师在图片上课件出示:1/<strong>2</strong>)</p><p>师:再仔细看,头部以下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生答:1/<strong>2</strong>)</p><p>(师在图片上课件出示:1/<strong>2</strong>)</p><p>师:每一半都可以用1/<strong>2</strong>来表示,这样的数就叫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请大家齐读课题。</p><p>【设计意图:在学生创造符号表示一半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p><p>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p><p><strong>(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strong>1/<strong>2</strong></p><p>1、动手折,找出纸的1/<strong>2</strong></p><p>师:请你选择一张喜欢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找到这张纸的1/<strong>2</strong>,并用斜线涂上颜色,写出分数。</p><p>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反馈交流。</p><p>师:想一想,你是怎样找到这张纸的1/<strong>2</strong>呢?(学生独立思考)</p><p>【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strong>2</strong>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做了铺垫。】</p><p>2、学生交流</p><p>师:把你的做法和同位互相交流一下。</p><p>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汇报交流:我把这张长方形纸从中间对折,每份就是这张纸的1/<strong>2</strong>)</p><p>(学生交流时注意强调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 (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贴到黑板上。)</p><p>师:请看这些作品,这些用彩笔涂出的部分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p><p>生:不一样。</p><p>师:那它们为什么都能用1/<strong>2</strong>来表示呢?不涂色的部分能用1/<strong>2</strong>表示吗?为什么?</p><p>生:因为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占一份。</p><p>小结:通过折纸我们发现了,不管什么图形的纸片,不管怎样折,只要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strong>2</strong>。</p><p>3、练习:判断:课件出示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strong>2</strong>。</p><p>生:不对。因为没有平均分。 再次强调平均分</p><p>【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好玩,并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了1/2表示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造力的机会。】</p><p><strong>(二)判断对错,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引出</strong>1/<strong>3</strong></p><p>师:刚才大家通过折纸,创造出了1/<strong>2</strong>,现在请你判断下面每个图中涂色部分是不是整个图形的1/<strong>2</strong>?并说明理由。</p><p>学生一一判断,并说明理由。</p><p>生:(1)是,因为平均分成了两份;(2)、(3)不是,因为没有平均分;(4)不是,因为没有平均分成两份。</p><p>师:这位同学一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虽然把图形分成了两份,但没有平均分,所以,涂色部分不是整个图形的1/<strong>2</strong>,不能用1/<strong>2</strong>表示。</p><p>对于图(4),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涂色部分不能用1/2 表示,图4长方形因为没有平均分成2份,而是平均分成了3份。</p><p>师:你认为它能用分数表示吗?用哪个分数来表示?</p><p>引导学生说出: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3份中的1份应该用1/<strong>3</strong>表示。(师板书1/3)</p><p>师:你认为在这个图形中还有没有能用1/<strong>3</strong>表示的部分?是哪一部分?还有吗?</p><p>(引导学生说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都能用1/<strong>3</strong>表示。)</p><p>师:在这个图形当中共有几个这样的1/<strong>3</strong>?</p><p>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份占长方形的1/<strong>3</strong>,一共有三份,所以这个图形中共有3个1/<strong>3</strong>。</p><p>师: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每一份都能用1/<strong>3</strong>表示,也就是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1/<strong>3</strong>。</p><p>【设计意图:通过及时跟踪练习,不仅深化理解分数1/2的意义,而且巧妙地引出分数1/<strong>3</strong>,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分数,加强了认识更多分数的欲望。】</p><p><strong>(三)发挥想象,创造几分之一</strong></p><p>师:除了1/<strong>2</strong>和1/<strong>3</strong>外,你还能再创造出几分之一?</p><p>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纸片,再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写出分数。</p><p>学生创造几分之一,教师巡回指导。</p><p>师:请把你的作品平放在桌面上,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几分之一的。</p><p>选择有代表性作品交流。</p><p>生:我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strong>4</strong>。</p><p>生:我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它的1;</p><p>生:我把这张圆形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它的1/<strong>6</strong>;(学生说的不准确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指正;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在分数这个大家族里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分数;</p><p>【设计意图:1/<strong>2</strong>和1/<strong>3</strong>的认识,已让学生产生了;时教师适时提出:你还能再创造出几分之一?学生立即;到活动中;</p><p><strong>(四)走进生活,理解分数</strong></p><p>生:我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它的1/<strong>8</strong>。</p><p>生:我把这张圆形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它的1/<strong>6</strong>。</p><p>(学生说的不准确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指正。)</p><p>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p><p>在分数这个大家族里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分数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说不完。(板书:??)</p><p>【设计意图:1/<strong>2</strong>和1/<strong>3</strong>的认识,已让学生产生了继续认识更多分数的欲望,这时教师适时提出:你还能再创造出几分之一?学生立即在情绪极高的状态中投入到活动中。此处的动手操作,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也能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创造出新分数的喜悦感和亲切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好玩,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p><p><strong>(五)走进生活,理解分数。</strong></p><p>(边出示课件,边与学生交流)</p><p>师:在生活中像这样的分数有很多。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把一个菱形平均分成4份、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7份、把一棵树上的苹果平均装在5个筐里,每一份分别是这个桃、蛋糕、菱形、线段、苹果总数的1/<strong>2</strong>、1/<strong>3</strong>、1/<strong>4</strong>、1/<strong>7</strong>、1/<strong>5</strong>。</p><p>师:谁能交流一下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义?</p><p>生交流。</p><p>师:结合刚才的学习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分数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又发现了: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它的几分之一。</p><p>让学生说说一个整体是什么意思?</p><p>强调:像一个图形、一个桃、一个蛋糕、一条线段、五筐苹果等,都可以说成是一个整体。</p><p>【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p><p>(五)学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p><p>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分数。其实分数和我们一样,分数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p><p>学习分数的写法,分数各部分名称。</p><p>师:你认为分数线、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p><p>师:学会了吗?看练习,出示课件图,让学生说分数的意义。在1/<strong>2</strong>、1/<strong>3</strong>、1/4中,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p><p>【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和板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及时跟踪练习】</p><p>三、结合实际,巩固新知。</p><p>1、观察图片,认识婴儿的头长占身长的几分之一。</p><p>师: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大约占整个身长的(1/<strong>2</strong>),那么随着身体的变化,婴儿会怎么样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婴儿图片)</p><p>师:你认为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p><p>(引导学生说出:把婴儿的身长平均分成4份,头长大约占1份,所以头长约占身长的1/<strong>4</strong>)(课件出示:1/<strong>4</strong>)</p><p>2、课件出示练习:哪幅图的涂色部分能否用1/<strong>4</strong>表示?</p><p>3、观察图片,认识成人的头长占身长的几分之一。成人的上身占身长的几分之几?</p><p>(课件出示成人图片)</p><p>师:当长到成年,成人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多少呢?</p><p>指名说出结果和理由。引导学生说出:把成人的身长平均分成8份,头长大约占1份,所以头长约占身长的1/<strong>8</strong>)(课件出示:1/<strong>8</strong>)</p><p>师:成人的上身约占整个身长的几分之几?学生答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说出3/<strong>8</strong>。引导学生看3/<strong>8</strong>里有几个1/<strong>8</strong>?</p><p>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p><p>小结:你们看,胎儿时期头长约占身长的1/<strong>2</strong>,婴儿时期头长约占身长的1/<strong>4</strong>,成人头长约占身长的1/<strong>8</strong>,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奇妙的变化呀!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多多动脑思考。</p><p>【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循序渐进,基本技能训练扎实,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本节知识的巩固,小结部分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思考等方面的习惯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p><p>四、全课总结</p><p>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学生畅谈收获。 生:我学会了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我学会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我知道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是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多少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我知道分数是无穷无尽的??</p><p>【设计意图:学生畅谈收获,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p><p>五、课外延伸:课件练习。</p><p>课外延伸:说出涂色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p><p>【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体现向课外延伸这一教学理念】</p><p>板书设计:</p><p>分数的初步认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