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5:42

青岛版(五年制)四上《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p><p>2、能力目标: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p><p>3、情感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p><p>教学重点:</p><p>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p><p>教学难点:</p><p>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p><p>教法学法:</p><p>谈话法,讲解法;迁移类推法猜想验证法</p><p>教学准备:</p><p>主题图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知道图里是哪里的场景吗?你对这里了解多少?</p><p>(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课题)</p><p>学生提问,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p><p>二、合作探索</p><p>1、乘法结合律</p><p>师: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好吗?</p><p>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p><p>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师板书不同算法。</p><p>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p><p>学生观察发言,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p><p>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学生猜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p><p>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全班交流。</p><p>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p><p>学生发言。师总结板书:乘法结合律。</p><p>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p><p>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p><p>2、乘法交换律。</p><p>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p><p>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p><p>师: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p><p>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p><p>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出这个定律。集体交流。</p><p>三、巩固练习</p><p>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在订正时,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p><p>2、自主练习第二题。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连线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式子中不仅应用了乘法交换律也应用了乘法结合律。</p><p>3、自主练习第六题。先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例子,把表格填完整,交流后启发学生再举些例子加强体验。在学生改写用字母表示的除法式子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因数,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的关系。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p><p>四、评价总结</p><p>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p><p>五、课后作业</p><p>自主练习4</p><p>板书设计:</p><p>济南长途汽车站</p><p>202307 36(2023)</p><p>=202307 =202380 =202380(人)</p><p>=202380(人)</p><p>乘法结合律:(a.b)。c=a.(b.c)</p><p>乘法交换律:a.b=b.a</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版(五年制)四上《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