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片段
<p>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p><p>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p><p>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p><p>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p><p>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p><p>生计算。</p><p>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p><p>生:253=75,2023=750。</p><p>生</p><p><p><p><p>2 5</p><p>3 0</p><p>0 0</p></p></p></p>7 5<br />7 5 0<p>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p><p>2 5<br />3 0<br />7 5 0</p><p>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p><p>生:老师讲的这一种。</p><p>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p><p>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p><p>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p><p>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p><p>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p><p>3 0<br />6 4<br />1 8 0 4</p><p>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p><p>3 0<br />6 4<br />1 9 2 0</p><p>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p><p>3 0<br />6 4<br />1 2</p><p>1 8<br />1 9 2 0</p><p>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