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p>一。指导思想:</p><p>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p><p>二。学生情况分析:</p><p>本人本学期担任八年级(5)和七年级(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p><p>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p><p>三。教材情况分析:</p><p>第一章有理数</p><p>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p><p>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p><p>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p><p>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p><p>第二章整式加减</p><p>1.代数式的简单运用包括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等。这部分内容首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一些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能够简明地表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p><p>2.由初步认识代数式,到简洁、规范列出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求代数式的值。</p><p>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代数式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项数、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p><p>4.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p><p>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方程组</p><p>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p><p>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p><p>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p><p>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p><p>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四章直线与角</p><p>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初步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能够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体会一些简单几何体的美学价值。</p><p>2.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展开等实践操作,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p><p>3.能够准确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的概念。</p><p>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p><p>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p><p>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p><p>信息。</p><p>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p><p>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p><p>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p><p>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p><p>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p><p>四。方法措施</p><p>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p><p>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p><p>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p><p>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p><p>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p><p>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p><p>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p><p>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p><p>五。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p><p>周 次</p><p>起止时间</p><p>教学内容</p><p>作 业</p><p>备 注</p><p>1</p><p>9.1— 9.4</p><p>1. 正数和负数</p><p>2.数轴</p><p>同步练习</p><p>收费开学发书</p><p>2</p><p>9.7— 9.11</p><p>1.数轴</p><p>2.有理数的大小</p><p>同步练习</p><p>3</p><p>9.14— 9.18</p><p>1.有理数的加减法</p><p>同步练习</p><p>4</p><p>9.21— 9.25</p><p>2.有理数的乘除法</p><p>同步练习</p><p>5</p><p>9.28— 10.5</p><p>国庆放假</p><p>同步练习</p><p>国庆放假</p><p>6</p><p>10.12—10.16</p><p>有理数的乘方</p><p>同步练习</p><p>月考</p><p>7</p><p>10.19—10.23</p><p>1.近似数 2. 小结</p><p>同步练习</p><p>8</p><p>10.26—10.30</p><p>1.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p><p>同步练习</p><p>9</p><p>11.2— 11.6</p><p>1.代数式 2整式加减</p><p>同步练习</p><p>10</p><p>11.9— 11.13</p><p>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2. 消元解方程组</p><p>同步练习</p><p>期中考试</p><p>11</p><p>11.16—11.20</p><p>1. 二元一次方程组</p><p>同步练习</p><p>12</p><p>11.23—11.27</p><p>1.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2.小结</p><p>同步练习</p><p>13</p><p>11.30— 12.4</p><p>1.多彩的几何图形 2. 线段、射线、直线</p><p>同步练习</p><p>月考</p><p>14</p><p>12.7— 12.11</p><p>1.线段的长短比较2. 角的表示与度量</p><p>同步练习</p><p>15</p><p>12.14—12.18</p><p>1.角的大小比较 2. 作线段与角</p><p>同步练习</p><p>16</p><p>12.21—12.25</p><p>1数据的收集&</p><p>nbsp; 2.数据的整理 3.统计图的选择</p><p>同步练习</p><p>17</p><p>12.28— 1.1</p><p>1.从图表中获取信息2.小结</p><p>同步练习</p><p>复习迎考</p><p>18</p><p>1.4 — 1.8</p><p>复习迎考</p><p>同步练习</p><p>复习迎考</p><p>19</p><p>1.11— 1.15</p><p>复习迎考</p><p>同步练习</p><p>复习迎考</p><p>20</p><p>1.18— 1.22</p><p>复习迎考</p><p>同步练习</p><p>复习迎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