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教案
<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使同学们学会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具体的问题。</p><p>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问题来使同学们形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观念。</p><p>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同学们探索新知的勇气和信心。</p><p>教学过程:</p><p>一、回顾与交流。</p><p>1.复习方程概念。</p><p>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p><p><strong>判断下面是不是方程:</strong></p><p><p>3X+5</p><p>6+8=14</p><p>6X=15</p><p>7X+315</p></p><p>(通过这个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的定义)</p><p>让学生先独立解课本P61.T1.两道解方程的题目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的。</p><p>通过这里的两道练习复习小学所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即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p><p>2.解简易方程。</p><p>复习61页第二题</p><p>首先让学生找出这三个题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找的等量关系。然后请学生在班内汇报一下。再请三位同学演板,并请演板的同学解释自己的做法。</p><p>(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学会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去列方程,使学生养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p><p>集体订正:解(1)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2)方程与(1)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小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增加找数量关系练习。</p><p>1.六一班有50人,其中男生有28人,女生有多少人?</p><p>2.六一班有22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6人,男生有多少人?</p><p>首先让学生独立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然后让同桌2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解答。</p><p>二、巩固与应用。</p><p>引导学生做课本巩固练习题</p><p>1.解方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上去讲一讲解题的方法。</p><p>2.看图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再请学生汇报交流。</p><p>3.看图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请学生演板,演板后组织学生讨论。</p><p>4.理解文字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请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完成。</p><p>三、总结提高。</p><p>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困惑?</p><p>(通过学生的汇报,查漏补缺,找出这节课可能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加以解决。)</p><p>四、习题设计。</p><p>1.课本62页第5题。这里的两个小题,第1小题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想用字母表示出来,必须先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第2小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除了要找出等量关系外还要列出方程并解答。</p><p>2.课本62页第6题。这是一道拓展性的习题,是数与形的结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除了锻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有关几何的知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