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教案
<p>教学内容:</p><p>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p><p>教学目标:</p><p>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p><p>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p><p>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p>教学重点:</p><p>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p><p>教学过程 :</p><p>一、点拨激思</p><p>1.数方格的问题</p><p>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p><p>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p><p>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p><p>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p><p>(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p><p>2.转化的问题</p><p>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p><p>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p><p>(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p><p>二、探索解疑</p><p>学生操作,讨论,汇报。</p><p>1.转化的图形</p><p>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