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密铺》教学设计
<p>教学内容:</p><p>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的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对生活中的密铺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感受欣赏密铺,知道什么是密铺并可以简单地设计密铺图形,学生。</p><p>教学目标:</p><p>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p><p>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探索那些平面图形能够密铺,并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图形密铺的特点;</p><p>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p><p>教学重点:</p><p>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p><p>教学难点:</p><p>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p><p>教学设计:</p><p>一、创设情境,感受密铺</p><p>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你们能先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吗?老师家门口有一块泥地,每当下雨的时候就会很泥泞,为了方便行人,老师决定把这块地铺上地砖,有三种方案摆在这,你来帮帮我,应该选哪一种啊?</p><p>呈现问题情境,以投票的形式推送查看投票结果,引导学生选择最优方案并说明理由:为什么A是最优方案?</p><p>它和B、C比有什么优势?</p><p>预设:B有空隙,C有重叠</p><p>谈话:嗯,A方案中地砖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一起,既铺盖了泥泞的泥地,还节省了材料,像这样一个图形,既能够无缝隙又不重合的铺在一个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p><p>谈话: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密铺现象吗?</p><p>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畅所欲言</p><p>谈话: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密铺现象啊,你能试着总结一下密铺有什么特点吗?</p><p>预设:无空隙、不重叠。</p><p>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p><p>谈话: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密铺,你能猜一猜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哪些能够密铺,那些不能密铺吗?下面就来动手拼一拼,验证你的猜想推送密铺flash,让学生动手操作,这过程中将优秀的拼摆实时投影在屏幕上展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