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4:04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p>设计思想:</p><p>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p><p>课标解读:</p><p>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p><p>内容分析:</p><p>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p><p>学情分析:</p><p>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p><p>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p>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p><p>教学重点:</p><p>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p><p>教学难点:</p><p>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p><p>教学策略:</p><p>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p><p>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p><p>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p><p>课前准备:</p><p>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p><p>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p><p>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p><p>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1、复习准备</p><p>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p><p>3 + 4 + 2 = 7 - 3 - 2 =</p><p>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p><p>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p><p>2、激情设疑。</p><p>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p><p>瞧!这里都有些什么?</p><p>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p><p>二、探究新知</p><p>1、引入新知。</p><p>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p><p>(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p><p>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p><p>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p><p>(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p><p>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p><p>(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p><p>(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p><p>2、 类比探究算法。</p><p>(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p><p>(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p><p>①学生讨论。</p><p>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p><p>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p><p>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p><p>3、 学习例2。</p><p>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p><p>(1)学生说图意。</p><p>(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p><p>(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p><p>(4)试着计算5-2+3。</p><p>(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p><p>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p><p>师:为什么先算5-2?</p><p>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p><p>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p><p>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p><p>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p><p>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三、反馈练习</p><p>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p><p>(1)说图意。</p><p>(2)提数学问题。</p><p>(3)列式计算。</p><p>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p><p>3、室外游戏。</p><p>(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p><p>(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p><p>5+3 -2 +4 -5 +3=</p><p>8-6 +4 +2 -3 +5=</p><p>7+2 -3 -4 +5 +3=</p><p>1+4 -5 +7 +2 -5=</p><p>8-1 -3 +6 -7 +3=</p><p>2+6 -6 +5 +3 -8=</p></p><p>[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p><p>4、回教室,继续练习。</p><p>(1)出示:做一做。</p><p>(2)学生列式计算。</p><p>四、课堂总结</p><p>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