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p>教学内容:</p><p>课本第105、106页例1、例2,练习二十四1~3题。</p><p>教材分析:</p><p>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只是初步接触,局限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要求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词语如: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p><p>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来展开学习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p><p>学情分析:</p><p>《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摸球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亲自实践体验,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又符合《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动手实践的成功感,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p><p>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原有的知识要求不高,所以我认为对本班学生认知度来说并不难。</p><p>教学目标:</p><p>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p><p>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p><p>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p><p>教学重点:</p><p>体会、判断不确定事件。</p><p>教学难点:</p><p>较好地判断不确定性事件。</p><p>教学准备:</p><p>教具: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球的袋子。</p><p>教学过程:</p><p>课前游戏</p><p>老师与学生共同玩猜拳,初步体会游戏中的可能性。</p><p>一、游戏导入新知</p><p>【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公平,一个袋子里没有黄球,而另一个袋子里全部是黄球。也可能会回答:袋子里的球要颜色搭配一样,这样才公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