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案
<p>教案背景:</p><p>1、面向学生:小学</p><p>2、学科:数学</p><p>3、课时:1课时</p><p>4、学生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时钟,记录在生活中见到的时刻,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p><p>教学课题:</p><p>教养方面:</p><p>1、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p><p>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p><p>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p><p>教育方面:</p><p>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p><p>发展方面:</p><p>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教材分析:</p><p>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52-53上的内容和例3 内容分析: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 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p><p>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清晰的数学思考过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方法,掌握24时计时法。会进行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相改写。</p><p>2、正确区分时间和时刻,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p><p>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p><p>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p><p>教学准备:钟面,多媒体课件。</p><p>教学方法:</p><p>我利用课件,视频以及实物,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