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p>摘 要:本文从“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习兴趣;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素质观念;倡导积极参与, 提高学生素质”三个方面阐述对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思考.</p><p>关键词:教育过程;教育思想;素质教育 1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学科的“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 育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育活动和要 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 响着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 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 等。那么,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教学 实践证明,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 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完“二 次根式”一章时,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 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 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 “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 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 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 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 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 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 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 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 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p><p>2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素质观念 2.1激发参与欲望 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 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己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 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 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 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 集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p><p>2.2制造参与条件 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中学生,教育目标是最 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 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的。因 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 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 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 层次学生展开思维信息,给予讨论、交流及展示思 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 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 经验.</p><p>2.3增强参与信心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 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 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 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育外, 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给 予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给予鼓励从而保 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p><p>3倡导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素质 3.1思维速度的训练 就中学生而言,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 堂,合理安排课堂教育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育 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 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 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 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p><p>3.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育外,还可以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 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 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 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 一解.</p><p>3.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 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 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 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 条途径.</p><p>参考文献 张超凡.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河南教 育,2023(7):43-44.</p><p>付茁.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功能初探.教育评论, 2023(2):23-25.</p><p>王忠贤.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实践 .吉林教育,2023(8):82-83.</p><p>孙露清.论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23(8):74-75.</p><p>李永超.数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商情,2023(3):71 -72.</p><p>邓瑞香.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基础教育研 究,2023(3):46-48.</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