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strong></p><p>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教材通过呈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排列与组合和概率统计奠定基础。</p><p>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简单的排列组合已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p><p>我结合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p><p>片段分析</p><p>片段一</p><p>出示1、2、3三个数字。</p><p>师:你能用这三个数字拼成两位数吗?</p><p>生1:12、13、21、23、31、32。</p><p>生2:12、21、13、31、23、32。</p><p>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p><p>生3:第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将另外两个数分别写在个位上。</p><p>生4:第二种方法是选择两个数字,然后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p><p>生5:这两种方法都很有规律。(板书:有规律)</p><p>师:有规律地思考有什么好处?</p><p>生: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p><p>片段二</p><p>出示4、5、6、7四个数字。</p><p>师: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p><p>生1:7个</p><p>生2:12个</p><p>生3:8个</p><p>师:你能有规律地写出来吗?</p><p>学生尝试写出两位数</p><p>生1:45 46 47</p><p>54 56 57</p><p>64 65 67</p><p>74 75 76</p><p>师:你们认为写得怎么样?是怎样的规律?</p><p>生:每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p><p>师:先确定一个数字在十位上,个位上有几种可能?</p><p>生:3种。</p><p>师: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p><p>生:3×4=12</p><p>生2:202320232023202320232023</p><p>师:你更欣赏哪一种写法?能提出什么意见?</p><p>片段三</p><p>师:握手里面有没有数学规律呢?</p><p>出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能握几次手啊?</p><p>学生的回答有3次、6次。</p><p>师:有争论怎么办?到底是几次呢?</p><p>四个小组合作,一人观察,三人握手表演。</p><p>请握了6次手的学生上台表演,在表演中体验。</p><p>师:为什么只有3次呢?</p><p>生:如果把三位小朋友分别看成1号、2号和3号,1号和2号握手就是2号和1号握手,教师板书:</p><p>比较:3个数和3个小朋友为什么结果不同?</p><p>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排数时,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p><p>教学反思</p><p>一、注重已有经验,建构数学知识</p><p>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作为不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本课例主要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前两个数学片段中,考虑到简单的数字组合对于学生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因此,设计了将4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这一环节,通过猜测、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直观的数字排列转化成了抽象的乘法运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p><p>二、创设生活情景,发展数学思维。</p><p>数学学习要体现生活化。在第三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分别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数学活动的素材,将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把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和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充满兴趣、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了和谐音数学课堂,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p><p>三、体验探究方法,渗透数学思想。</p><p>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各自的表达方式也有差异。</p><p>总之,在本教学案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排列与组合”这一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