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央视推出的又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回答下题。( )</p><p>【1】《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人们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由此可见( )</p><p>A.人们在重温中华古诗词中涵养着心灵</p><p>B.不同的知识素养决定着人的行为选择</p><p>C.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人的发展</p><p>D.人们总是自发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p><p>【2】入选的诗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 )</p><p>①“豪迈”与“飘逸”总是无法包容</p><p>②“陌生”中往往隐含着“熟悉”的韵律</p><p>③“经典”与“流行”两者同出一辙</p><p>④“古典”之美在“现代”文化中流淌着。</p><p>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C</p><p>【解析】</p><p>【1】选项B说法错误,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着人的行为选择而不是决定;选项C说法错误,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有可能促进了人的发展,有可能阻碍人的发展;选项D说法错误,人们总是自觉地接受着古诗词的熏陶而不是自发;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杜甫曾有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向往,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要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前景。这是( )</p><p>①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p><p>②实现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必然选择</p><p>③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p><p>④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你在学习中遇到瓶颈时,下图或许对你有所启示,下列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39db2832/SYS201801021753360766214009_ST/SYS201801021753360766214009_ST.001.jpeg" width="203" height="1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勇敢面对挫折,在期待惊喜中前行</p><p>②注重量的积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p><p>③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价值判断正确与否</p><p>④艰难向惊喜的转化只取决于你的努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中的做法启示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瓶颈时要勇敢面对挫折,在期待惊喜中前行,注重量的积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①②适合题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影响成功与失败,但不是决定作用,③是错误的;④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16年1月4日起,上海开始在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解决企业“办证难”的问题。这项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证照分离”改革说明( )</p><p>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p><p>②调整经济基础以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p><p>③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p><p>④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涉及的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无关,故排除题肢①。题肢②说法错误,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故排除。上海开始在浦东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解决企业“办证难”的问题,这项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说明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人由此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的正确认识是( )</p><p>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p><p>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的客观性</p><p>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排除选项A;选项B说法错误,应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虽然信息流动速度和信息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谣言就是谣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谣言传再多也不会变成真理,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D说法错误,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p><p>①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p><p>②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决定作用</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p><p>④辩证否定观的原理,要求我们不断创新</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道理,故排除题肢①;“决胜阶段”体现了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是唯物论角度而不是辩证法道理,故排除;“推进创新发展”体现了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十三五之歌》是一首传播力十足的“网络神曲”,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唱出了当下中国最热的“十三五”话题。“十三五之歌”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外国网友和海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代》发文称,这段视频把中国的宣传模式带进了新时代。</p><p>(1)《十三五之歌》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十三五之歌》的成功给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p><p>材料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除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p><p>(2)结合材料,说明在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p><p>(3)“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请你用两句古诗表达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程。</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③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要推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p><p>⑤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传播中华文化,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2)①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看到了同一矛盾不同阶段的特点不同,做到主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根据供需双方现阶段各自的特殊性,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联系具有多样性,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做到一切以时间、条件为转移。</p><p>(3)答案示例:①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p><p>②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p><p>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十三五之歌》的成功给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考生解答此题时,从材料中找答案:“饶舌的中英文歌词、类似欧美乡村音乐的民谣曲风、四个肤色各异、摇头晃脑的卡通人物”,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唱出了当下中国最热的‘十三五’话题”、“通过新华社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布后迅速走红,点击率不断上升,深受观众喜爱”,说明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引起了外国网友和海外媒体的关注”,要推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p><p>(2)本题为体现类试题,知识限定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说明在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的,我们需要从材料中找答案:“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除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存量供给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看到了同一矛盾不同阶段特点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正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了一切以时间、条件为转移。</p><p>(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用两句古诗表达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程,要抓住提示性句子: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我们可从量变与质变、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这两个角度找与之哲理对应的诗句,本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