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1:12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5000 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万事开太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3000多年前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美好明天奋斗不止。这说明(   )</p><p>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p><p>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物质力量</p><p>③中华优秀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坚实物质力量</p><p>④中华优秀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①④适合题意;中华优秀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坚实精神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②③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大代表建议,随着网络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民族精神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优秀文化和主流 价值观教育。其《文化生活》的依据是( )</p><p>①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流价值观”的作用</p><p>②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p><p>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p><p>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传媒的商业性</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心骨”的作用,而不是坚持主流价值观,①不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对青少年进行民族优秀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教育,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p><p>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p><p>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p><p>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④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p><p>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识记,错误说法较为明显,是常识性错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①②③适合题意;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④错误;故该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有(    )</p><p>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p><p>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p><p>③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p><p>④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是汉字的雏形</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在世界上有口皆碑”可体现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①符合题意;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符合题意;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④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茶,是国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揉合了中国偳、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p><p>A.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B.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C.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D. 是中华之特有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题中描述了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不是强调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A选项观点适合题意,排除C;本题没有涉及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涉及到文化对人的影响,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去年开始陕师大推出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电子打印版用来办各种手续,一份手写毛笔字版用于珍藏。陕师大用毛笔写的通知书深受广大新生的欢迎和好评。用毛笔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受欢迎表明(  )</p><p>①汉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p><p>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p><p>③传统的书法文化有独特的魅力</p><p>④中华书法文化有薪火相传的基础</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 整体性的特点,①是错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是错误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p><p>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p><p>②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p><p>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p><p>④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由“喜欢喝茶衍生出‘茶文化’”可知,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由“‘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可知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青年学生并非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③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民居风格各异,有的民居建筑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民居、山西民居,多为窑洞;有的民居建筑实用美观,如福建客家土楼呈圆形围合,土筑而成,形似堡垒;有的民居建筑亲近自然,如湖南民居、西藏民居等大多依山面水而建。这些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  )</p><p>A.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D.中华文化的民族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材料中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不管是农业生产 还是医学研究和环境设计,其中不无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p><p>A.长期处于世界前列</p><p>B.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p><p>C.具有实用性特点</p><p>D.具有整体性特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古代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医学研究和环境设计,均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D适合题意,排除A、C;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p><p>①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p><p>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p><p>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p><p>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p><p>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 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①③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具有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特征;巴蜀文化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文化,具有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的特点。这表明不同区域的文化(  )</p><p>A.受地理历史因素影响           B.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p><p>C.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D.由不同风俗习惯决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A适合题意;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中的决定作用说法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的舞台上可谓创新涌动。晋江市高甲戏剧团推出新戏《闽南人·家》,紧扣晋江侨乡特色,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在传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生动活泼、载歌载舞。《闽南人·家》的创作</p><p>①促进了福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p><p>②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p>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p><p>④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晋江市高甲戏剧团推出新戏《闽南人·家》,紧扣晋江侨乡特色,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在传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生动活泼、载歌载舞。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手机、平板电脑与互联网联手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具有更高效率的媒介形式。以QQ、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免费特征,逐步蚕食传统媒体的市场。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p><p>①新媒体将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p><p>②QQ、微博、微信等已不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 </p><p>③新媒体进一步丰富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p><p>④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创新,吸纳新媒体的优点</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②是错误的,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具有创新性,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或刻意模仿都谈不上创新,而只是一种没出息的“文抄公”的不光彩行为。拜倒在前人的脚下,也是没有出息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p><p>A.文化的发展要求创新,借鉴他人与前人只能停滞不前</p><p>B.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p><p>C.抄袭、模仿、拜倒在前人的脚下是没出息的</p><p>D.创新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比积累更重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B适合题意;A、C、D不符合题目要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宣布隐退,引来影迷一片叹息。宫崎骏的动画片具有关照历史与现实的想象力,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p><p>①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p><p>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③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作品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p><p>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宫崎骏的动画片具有关照历史与现实的想象力,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p><p>A.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p><p>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p><p>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易误选B项或D项。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题意要求审查不清。本题的要求很明确,考查的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三者之间关系,B、D两项也分别正确地反映了继承与发展、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但是它们只涉及到两个因素的关系,与A项相比较,它们不是最佳选项。C说法正确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p><p>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p><p>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p><p>④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月亮是一个天体,不属于文化现象,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文化素养问题,排除③;见月吟诗属于文化活动,①适合题意;通过月亮表达心情,可见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该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媒体和生活方式。它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针对“网络”文化,某班同学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渠道和交流方式,它丰富的网络信息和便捷查找手段。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淫秽、色情、迷信、颓废、庸俗等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心灵和社会文化环境起着严重的毒化作用。</p><p>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有哪两种表现形式?试加以比较区别。</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有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两种表现形式。</p><p>②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p><p>③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p><p>【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信息中的不良文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即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然后从含义、危害、政策等角度加以比较。落后文化是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如算命、测字等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具有独特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们祖国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抗战胜利大阅兵。“9.3阅兵”,是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是对抗战英雄的缅怀,亦是对和平与发展的期许。</p><p>70多年,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佻身飞镞,他们足轻戎马的背后谱写的是一曲爱国为民的壮烈悲歌,凝聚的是一个民族身上闪闪发光的高贵精神。纪念抗战胜利,传递的就是抗战精神。抗战胜利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彻底洗刷了中国屡遭外敌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历史的新起点。虽然抗战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p><p>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举行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和阅兵式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箝神的核心。举行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和阅兵式有利于我们在回顾历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性。</p><p>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举行抗战胜利 纪念大会和阅兵式有利于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增强团结意识你,自强不息,为实现 “中国梦”而奋斗。</p><p>③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举行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和阅兵式有利于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使民族精祌得以丰富和发展。</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举行抗战胜利纪念大会和阅兵式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内涵、鲜明的民族性等知识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冀州市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