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县第一中学高二6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人们对大数据的态度尚不一致,有人认为,大数据已成为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第三生产力,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也有人认为,大数据会威胁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无法形成气候。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p><p>①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差异 </p><p>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现象的评价总是不同的 </p><p>③人们对大数据的不同理解说明了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p><p>④要善于用全面的观点去分析和看待大数据带来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故对大数据的评价反映了人们价值观的差异,故题肢①正确;对大数据的两种理解都只看到了大数据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题肢④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错在“总是”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现象的评价也可能相同;题肢③说法错误,人们对大数据的不同理解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 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p><p>①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通过传说实现的</p><p>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p><p>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p>④人民英雄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②③正确。投资①“通过传说实现的”说法错误,故排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题肢④中“共同创造”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1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7pt"><td style="width:77.9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民群众的作用 </p></td><td style="width:290.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阐释 </p></td></tr><tr style="height:32.9pt"><td style="width:77.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p></td><td style="width:29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p></td></tr><tr style="height:32.9pt"><td style="width:77.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p></td><td style="width:29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p></td></tr><tr style="height:32.9pt"><td style="width:77.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p></td><td style="width:29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p></td></tr></table></div><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 )</p><p>①思维决定存在,守信创造卓越人生</p><p>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p><p>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p><p>④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肢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是科学的哲学观点,故排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完善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发展,故题肢②正确;树立诚信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④正确;③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合。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俗语又说“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p><p>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B、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D、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干中的两句话,分别强调退一步的好和坏,这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言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故选项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选项A、C、D三项观点都偏离题干主旨,故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情。以下解读正确的事( )</p><p>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p><p>②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p><p>③人生经历等主体因素会影响听雨时的心情</p><p>④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p><p>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诗歌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体现了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人生经历等主体因素会影响听雨时的心情,题肢②③符合题意;题肢①中“总是”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并未揭示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故题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right:auto; margin-left:auto; border:1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85.6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30.0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td><td style="width:177.0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 </p></td><td style="width:53.7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 </p></td><td style="width:130.0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点,反对“一刀切” </p></td><td style="width:177.0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53.7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角度 </p></td><td style="width:130.0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辩证法 </p></td><td style="width:177.0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唯物论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53.7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依据 </p></td><td style="width:130.0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矛盾的特殊性 </p></td><td style="width:177.0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17.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 </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389.6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pt; padding:3.1pt 6.7pt; vertical-align:middle"><p>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p><p>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p></td></tr></table></div><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各负其责——栽树的还没来》(作者:方少华)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01a39e6c/SYS201801021804576822930390_ST/SYS201801021804576822930390_ST.001.png" width="165"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p><p>②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p><p>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 </p><p>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故排除题肢①;材料中的问题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与矛盾的普遍性无直接关系,故排除题肢②。该漫画显示一些人在造林中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这是在错误价值观影响下形成的,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题肢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从哲学上看,其理论依据是( )</p><p>①生产关系在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p><p>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p><p>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p>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强调依法治国,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故排除题肢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题肢②④正确;题肢③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p><p>①矛盾双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p><p>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风物长宜放眼量</p><p>③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重要环节</p><p>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重视点滴积累</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A 依据材料内容,妥协与路,退与海阔天空,都是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时也是不过分计较当前,放眼长远的发展观点,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辩证否定,也没有体现重视量的积累,故题肢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语古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辛劳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p><p>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规律是客观的</p><p>②自高必危,自满必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③大厦支撑,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日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p><p>④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p><p>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而不是规律是客观的,故排除;大厦支撑,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日之归也强调的是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故排除;题肢②④与其体现的哲理相一致;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核心变化就是对经济发展的提法,由过去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转向“持续健康”,由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材料表明( )</p><p>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与客观性 ②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p><p>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认识没有“客观性”的特点,故排除,故排除;材料没有揭示意识与人脑的关系,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一方面体现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另一方面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故题肢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拉斯克奖揭晓,荣获基础医学奖的是美国的三位研究人员。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的实验室就首次发现了一种称为Nitella的细长藻类,之后研究人员又发现此种藻类中的巨大乌贼轴突(squid axon)能帮助他们分析与运动相关的蛋白,以及沿着细胞内部骨架移动的蛋白。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新型骨架马达蛋白────驱动蛋白,这种蛋白能沿着称为微管的细胞骨架移动。这些工作解释了分子机器是如何帮助细胞移动和肌肉收缩的,也指出研发新的心脏疾病和癌症潜在药物的方向。这说明( )</p><p>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p><p>②认识总是在纠正谬误中得到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p><p>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预见性 </p><p>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p><p>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分子机器是如何帮助细胞移动和肌肉收缩与新的心脏疾病和癌症潜在药物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家的努力使我们发现了这些联系,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谬误,故题肢②不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联系不一定是规律,联系的客观性不等于规律的客观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埃博拉病毒起病迅急,对人类危害大,但研究发现,该病毒煮沸5分钟、日常消毒剂或阳光都能消灭它。这表明( )</p><p>①科学实验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p><p>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p><p>③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p><p>④辩证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研究发现,该病毒煮沸5分钟、日常消毒剂或阳光都能消灭它”这体现了科学实验活动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投资③“人们无法认知”的表述明显错误,排除;题肢④“根本途径”的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p><p>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p><p>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p><p>③掩耳盗铃──削足适覆 </p><p>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中的“理在事先”是唯心主义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题肢②中的“形存神存”是唯物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投资③中的“掩耳盗铃”和“削足适履”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是一对;题肢④中的“沧海桑田”强调运动变化,是辩证法的观点,“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p><p>①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p><p>②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体从社会获得的奖赏程度</p><p>③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p><p>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人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在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故排除;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表明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题肢③符合题意;人民的满意是最高的奖赏,表明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故题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拨个精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页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多样化,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表明( )</p><p>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p><p>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p><p>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④人们只有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故排除。题肢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这标志着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这一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p><p>①经济基础一定要与上层建筑的状况相适应的规律</p><p>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p>③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p><p>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p><p>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故题肢①说法错误,故排除;以往的人类社会矛盾的解决是靠革命完成的,我国现阶段的矛盾要靠改革解决,题肢③说法错误,故排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养老金并轨改革是我国现实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故题肢②④说法正确,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专家称,此举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危害人类健康。这说明( )</p><p>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p><p>③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④矛盾是人为创造的</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抗虫基因植入后既可抗虫又可能导致“基因污染”,这既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又说明我们看待事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强调一分为二地看待转基因产品,而不是强调其利弊的主次,故题肢③不符合题意;题肢④的说法错误,矛盾具有客观性,不是人为创造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科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凸显了时代主旋律。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追逐梦想的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中国梦”的认识。</p><p>材科二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锝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几条合理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2分)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梦”的基石,只有不断激发人们追逐梦想的精神,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分)(若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回答,只得2分)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为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6分)</p><p>(2)①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或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从“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着重抓住内因,又不忽视外因”角度回答。)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主动融入到城市中;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就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保障和服务。(4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政府要为他们制定专项的财政、税收、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4分)③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要重点解决他们所关注的就业、收入等重难点问题,同时解决好他们所关注的其他问题。(4分)④矛盾有主次方面,要抓住主流、区分支流。他们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3分)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他们既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根据自身实际,实现向市民转化。(3分) </p><p>【解析】</p><p>(1)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设问限定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设问的角度是认识类非选择题。从材料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就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提出几条合理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用矛盾分析法来回答农民市民化的措施,可从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科,回答问题。</p><p>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p><p>(1)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说明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依据。</p><p>材料二:“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某大学建校90年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真知,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积极申报参与创新性项目,科技创新成绩斐然,创新文化蔚然成风。多年来,志愿者帮扶活动常态化、多样化,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极大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学校声誉,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p><p> 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义务家教、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人据此认为“大学生是价值的创造者,帮扶对象是价值韵享受者”。</p><p>(2)你是如何评价这一观点的?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理由。</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弊端,我国作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实决定精神,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财税体制有利于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等提供制度保障。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p><p>(2)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通过义务服务活动满足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同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人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大学生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和社会提供的条件去创造价值,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提升了自身素质;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的统一体,大学生在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帮扶对象在享受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价值。</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中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因以及意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等方面说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因。</p><p>(2)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依据“人生价值”“价值的创造者”“价值的享受者”这几个关键信息判断本题应调用人生价值的真谛、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知识来回答。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这主要讲的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们在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它实际上涉及的是贡献与索取、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问题,基于这样的分析,就找到了解答的突破口。</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山东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12位,科学的考核政策,让山东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p><p>材料二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的万丈豪情到“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说明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p><p>(l)结合材科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p><p>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山东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决策,体现了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p><p>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山东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p><p>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山东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山东省各地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我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p><p>(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党提出“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过程。</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重视GDP”到“持续协调发展”,再到“绿色发展”,说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与发展。</p><p>【解析】</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科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该知识范围包括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知识跨度较大。山东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决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回答;山东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体现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山东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又起到指导作用,可以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来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答题指向非常明确——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进行论述,注意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