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0:52

吉林镇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客观性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可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要求它不可能纯学术化,在政治和价值取向上,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p><p>A.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p><p>B.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C.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p><p>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实践为基础”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规律为对象,它关于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它必须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直接或间接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相联系”说明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适合题意;A、C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但不适合题意;D不是其基本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p><p>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p><p>②哲学是对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p><p>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④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说明哲学的产生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④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p><p>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吾心便是宇宙</p><p>C.天地为万物之本                D.存在就是被感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吾心便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B、D与休谟的观点一致,不符合题意;天地为万物之本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休谟的观点相对立,C符合题意。</p><p>考点: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的哲学活动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去”。由此可看出</p><p>A.哲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p><p>B.哲学不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p><p>C.哲学并非凭空产生,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D.哲学都要反应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C适合题意;哲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写照,A是错误的;B是强调哲学的作用,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真正的哲学要反应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具有自然科学前提,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p><p>②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 </p><p>③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p>④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故排除①;②中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表述错误,是精神武器,故排除;根据题意“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随着变化发展的实际而发展,与时俱进,故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多次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菱,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在实践基础上坚持了辩证法与可知论的统一    </p><p>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p>③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p><p>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②③适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①是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予</p><p>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p><p>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朱熹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所以“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观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p><p>考点: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p><p>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B.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p><p>D. 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强调的是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说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AC观点阐述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合题意;与运动的规律性及规律的客观性无关,D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己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的做法错在忽视了</p><p>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A适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B不适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是错误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迎来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先导作用。这种先导作用主要表现在</p><p>①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p><p>②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p><p>④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①②④适合题意;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不是先导作用,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认为:“一个时代只有一种主导的哲学观念,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的时代精神的概括。时代精神的更替,是历史进步的导引,新哲学观念的形成是社会矛盾斗争的结果,是变革势力壮大发展并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体面。它导引着社会变革的方向。”由此得知</p><p>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p><p>②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③真正的哲学才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④真正的哲学可以成为时代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①正确,③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可以成为时代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②是错误的,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p><p>A.“生死由命,宝贵在天”与“刻舟求剑”  </p><p>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C.“气者,理不依也”与“存在就是被感知”</p><p>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不出户,知天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的本原。A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B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D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C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适合题意。 </p><p>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p><p>①理生万物                      </p><p>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p><p>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题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正确的形态演进是③—②—④,本题答案选C。</p><p>考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p><p>A. 能为我国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p><p>B. 是指导我们有效改造世界的终极真理</p><p>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p><p>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通过材料描述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C适合题意;A中的提供具体方法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不断发展的,B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p><p>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p><p>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p><p>(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p><p>(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p><p>&#xa0;</p></div></div>
<div><p>【答案】(1)(5分)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p><p>(2)(12分)①材料一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材料二的观点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材料三的观点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p><p>【解析】试题分析:</p><p>(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查哲学世界观,题目类型体现类。“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解读和审视题中材料,题中三则材料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者的共性都是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p><p>(2)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通过承接上一问,可以得出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关于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各自的优缺点,教材有明确表述,熟练记忆,准确表述即可,具体即:材料一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材料二的观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材料三的观点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p><p>考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历史地看,凡是强盛的民族、国家都以某种哲学观念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推动,或者是把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为某些基本观念。比如,古希腊人擅长从经验生活中概括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从最简单的物质形态中推出世界的本原。古希腊文明的最高代表就是古希腊哲学。这种哲学塑造了西方哲学的雏形,并引导了西方文明后来的发展。</p><p>材料二:一个民族的哲学自觉是这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当前,哲学自觉表现为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的自觉运用,用历史的、辩证的方式观察事物、解释现象、提出观念、形成理论,这样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理解,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只有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在经验中面对的各种现象,才能在事物的各种变化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p><p>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回答如下问题。</p><p>    (1)谈谈你对什么是哲学的认识。</p><p>    (2)分析说明哲学和时代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8分)①从材料一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一门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2)(9分)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②真正的哲学又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它能够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进而推动时代的发展。</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指向对哲学的认识。材料一主要从世界观、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这两个角度说明什么是哲学;材料二主要从方法论角度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2)本题考查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一方面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另一方面,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青年朋友说:“我提倡搞生物学要学点科学史,学点辩证法,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哲学很重要,他对自然科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懂辩证法就搞不好生物学。”</p><p>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谈谈你对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看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③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有利于获得科学成就,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是收敛性试题,这种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本题审读设问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依据课本基础知识从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两方面回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镇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