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第一中学网校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A.实践性 B.灵活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同时也是革命的,其革命性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将哲学当做是自己的精神武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革命性,故本题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p><p>A. 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p><p>B. 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p><p>C. 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p><p>D. 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体育科技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故A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并非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故B错误;C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题意无关,排除C;真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并非是否定,故D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功亏一篑,不禁悲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合理的是</p><p>A.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p><p>B.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主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p><p>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成功,受客观规律的制约</p><p>D.办事情的成功,既要自身努力,也要符合上天的意志</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办事情要想能够成功,要求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是能否成功的关键。诸葛亮六出祁山,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最终功亏一篑,不禁悲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明他虽然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可见C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在于是否尊重客观规律,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B与题意不符;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属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所以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p><p>①月亮绕地球转 </p><p>②新陈代谢 </p><p>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p><p>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p><p>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p><p>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p><p>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p><p>⑧苹果落地</p><p>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p><p>⑩水往低处流</p><p>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属于本质联系而非现象联系,“月亮绕地球转”、“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苹果落地”、“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水往低处流”都属于现象联系,所以排除①③⑤⑧⑨⑩;其它选项符合规律所具有的固有、本质、必然、稳定的要求,属于规律。所以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科技人员利用微藻生态透析技术使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结粒富集上浮,然后通过放养食藻鱼或人工方法进行转化清除。实践证明:以鱼养水是一个治水的良策。以鱼养水的哲学启示是</p><p>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 </p><p>②创新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起来</p><p>③人们能够建立事物间的新联系方式 </p><p>④人们能够建立事物间固有的联系</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①错误;“以鱼养水”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建新的联系方式的表现,说明②③符合题意;人们午饭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也不能够创建事物之间的固有属性,只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属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可见④观点错误。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p><p>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p><p>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就是世界观,用这样的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里的思想属于世界观问题,而行为则说明方法论的指导作用,说明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故C符合题意;A、B、D观点错误。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p><p>①它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p><p>②它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p><p>③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p><p>④其辩证法思想中蕴含着唯物主义观点</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克服了原来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的问题,它的唯物主义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所以①③④观点正确;马克思哲学是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说明它并没有完全抛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的思想,故②错误。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物皆有思想”的论调违背的是下列哲理</p><p>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p><p>B.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p><p>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p><p>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意识的起源上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特有的生理机能;从意识的内容上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万物皆有思想”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所以D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所以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p><p>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通过学习哲学才能获得</p><p>C.哲学就是世界观</p><p>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由此可见,A观点正确的体现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人都有,哲学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够获得,故B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二者虽然关系密切,但世界观不等于哲学,故C错误;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可见D观点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p><p>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p><p>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p><p>C.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对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但具体科学也是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的,可见A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具体科学也不属于方法论,故B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其中的具体科学既包括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可见C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D观点正确。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漫画《科学分工?》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相一致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c2d812c1/SYS201801021811214477996202_ST/SYS201801021811214477996202_ST.001.png" width="133"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商家使用“地沟油”损害人的身体健康</p><p>B. 某城市乱搭乱建,缺乏统筹规划,浪费资源</p><p>C. 某同学因为考试失败伤心欲绝,一蹶不振</p><p>D. 某地政府照搬外地经验,耗资建形象工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吹笛子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漫画中却两个人分工,浪费了资源,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说明没有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没有立足整体。商家使用“地沟油”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是商家不诚信的表现,与漫画的哲理无关,排除A;某城市乱搭乱建,缺乏统筹规划,浪费资源,没有从整体出发、立足全局做好规划,与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相符合,B正确;某同学因为考试失败伤心欲绝,一蹶不振,没有看到实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与题意无关,排除C;某地政府照搬外地经验,耗资建形象工程,没有从实际出发,与漫画无关,排除D。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 年3 月,TCL 加入新千元八核手机大战,智能手机“核”战再次升级,由“四核之争”升级至“八核大战”。有专家指出,八核手机是拼硬件规格孕育的“怪胎”。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CPU 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这说明</p><p>①搞好部分就能带动整体的发展 ②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p><p>③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④科学思维方法决定事物的发展</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如果构成事物的各要素以有序的和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整体的功能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若单独追求某一要素,不顾全整体,会导致整体功能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硬件之间不协调、软件优化不到位,单纯提高CPU 核心数不但不能提高手机性能,还会带来发热量过大、电池持续时间短等问题”,说明单纯追求某一硬件的升级,不但没有提高整体的性能,反而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就能”过于绝对,④强调了思维方法起决定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所以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人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2015 年3 月22日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可持续发展”。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说明</p><p>A.哲学是智慧之学,为人们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p>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C.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p><p>D.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可能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故A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非仅仅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故C错误;哲学并非都是科学的,故D中的正确是错误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或实践,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人们寻找新的价值取向,说明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可见B观点正确。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p><p>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p>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p>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p><p>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方法论,并非是哲学,排除①;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也非哲学,排除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可见③④观点正确。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29 届北京奥运会坚持科技奥运理念,向世人彰显着“中国制造”的“智造”面。从哲学角度,这说明</p><p>A.正确的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p><p>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p><p>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p><p>D.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意识不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事物,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达到改造客观事物的目的,故A错误;意识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所以作为意识不一定能够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B错误;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具有反作用,可见D错误;奥运会坚持科技奥运理念,彰显中国“智造”,说明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故C正确。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局面,把节约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据此回答下1----2小题。</p><p>【1】“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观点的提出表明</p><p>A.节能习惯是一种新能源 </p><p>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p><p>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p><p>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p><p>【2】把节约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意味着</p><p>A.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 B.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p><p>C.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物质 D.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D</p><p>【解析】</p><p>【1】“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观点的是面对我国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局面提出的,是立足于我国的客观实际而形成的新观念,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A答案与题中的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材料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没有体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排除C;D观点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所以答案选择B。</p><p>【2】意识只有通过指导人的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物质,意识自身无法直接转化为物质,故A错误;物质可以脱离意识单独存在,意识要依赖于物质而存在,而非相互依赖、不可分割,B错误;好的习惯属于意识范畴,而非物质,C混淆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是错误的;把节约习惯真正当作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新能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主要的反作用,可见D正确。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尔基说:“理想和推测可以补充事实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这说明</p><p>A.意识是事物的主观映象 </p><p>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对象</p><p>C.人脑中贮存了很多现实中没有的东西 </p><p>D.思维的创造性以客观对象为基础</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作用,表现为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主要条件,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理想和推测可以补充事实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说明人们能够依据客观事物,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去弥补实事链条中的不足和没有发现的环节,其创造性以客观对象为基础,可见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而A、B、C选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作用。所以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移动将加拿大、俄罗斯等62 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国际漫游资费的“1 元/2 元/3 元区”,大幅降低国际漫游的资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谈判的进度,促进这两家运营商进一步下调国际漫游的资费。这说明</p><p>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p><p>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p><p>C.主观随意否定了联系的普遍性 </p><p>D.一切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所以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A错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已经形成,就会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故B错误;主观随意否定的是联系的客观性,而非普遍性,C错误;材料强调了移动漫游资费下降带来的影响,体现了联系具有的普遍性,可见D正确。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相一致的是</p><p>A.上帝造人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C.气者,理之依也 D.万物运动皆为心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说明题干中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上帝造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和“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万物运动皆为心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所以与题干观点一致的是D答案。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3月31日,敦煌市遭遇沙尘暴袭击,大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市区能见度不足50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失。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而专家则称,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p><p>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对立 </p><p>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专家认为“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把意识当做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认为沙尘暴袭击是“上天的惩罚”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题中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二者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也具有差别,体现了二者在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上的对立,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没有涉及到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排除①④。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p><p>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p><p>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p><p>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p><p>D.“物是观念的集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和“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看到了物质先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是一致的,所以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1988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2000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2003年的“科学发展观”,再到2015年的“四个全面”,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这说明( )</p><p>①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没有任何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一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强调了哲学思想对时代变革的影响,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符合题意;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说明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故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强调哲学来源于时代,①与题意不符;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④说法错误。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这首《画竹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这表明艺术创作</p><p>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p><p>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p><p>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p><p>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说明艺术创作是对对象的再现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故①符合题意;艺术创作是通过实践把艺术观念转变为艺术品的过程,艺术创作属于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②正确;艺术创作不同于物质生产实践,二者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故③错误;艺术创作属于社会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特点,不属于纯粹的观念活动,故④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窃听丑闻搞垮了拥有168 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在窃听丑闻这场风波中,新闻集团声誉受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颤抖着”的“新闻帝国”。上述材料表明</p><p>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p><p>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p><p>③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p><p>④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联系具有多样性,既有本质联系也有现象联系,既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等,可见②观点片面;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故③错误;①④正确并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总的来说,“当前矛盾突出,今后压力很大”。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是: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8 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矿产资源人均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环境问题。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p><p>试用辩证唯物论有关道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反映了我国特殊的资源国情。(5分) ②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指导实践,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突出位置。(5 分)</p><p>【解析】本题考察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的态度。学生通过认真审读材料,不能难发现材料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态度的原因,说明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态度和措施则说明了意识具有的重大反作用。所以本题学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所具有的反作用角度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态度的正确性。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有理有据,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访谈时谈到,“四个全面”既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的提出,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p><p>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3 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 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4 分)</p><p>【解析】本题考察真理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其次是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回答本题要求学生分别从真理的内涵角度说明我们要坚持,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角度和认识反复性的角度,说明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主义回答时一定要先说明理由,即说明理论依据,进而指出我们的正确态度。</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