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原阳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时间2016年3月15日下午,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棋手李世石之间五番棋大战的最后一局在首尔收官,最终“AlphaGo”执白获胜,将双方总比分定格在4:1。这是1997年IBM公司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之后,机器对人的又一重大胜利。有人担心,未来是人控制人工智能,还是人被人工智能控制?对此,你认为正确的看法是( )</p><p>①人工智能形成了对人类意识本质的挑战</p><p>②人工智能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p><p>③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输入的指令行事,没有社会性</p><p>④人工智能是一种思维模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输入的指令行事,没有社会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宇宙中星球的探索。某媒体报道,一位摄影师利用“好奇”号火星车所拍摄的407张照片合成了一张40亿像素的火星表面全景照片。借助这一照片,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把置身火星的感觉。这一结果佐证了( )</p><p>①人为事物的产生仍然要以某些客观事物的属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p><p>②感觉只是认识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常常缺乏必要的客观物质载体</p><p>③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于必要的客观物质对象方能显现出来</p><p>④人类思维可因其目的性和计划性而随时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借助这一照片,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把置身火星的感觉。这一结果佐证了表明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物质前提,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①③都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哲学的观点看,对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理解正确的是( )</p><p>①诗人能“遥看瀑布”是“身在此山中”的缘故</p><p>②“挂”化动为静,惟妙惟肖表现出倾泻的瀑布</p><p>③“三千尺”是诗人对小小庐山瀑布的过度夸张</p><p>④“疑是银河”说明该比喻完全是诗人的主观想象</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三”是虚指,不是实指,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三千尺”是诗人对小小庐山瀑布的夸张而不是过度夸张,③说法错误;“疑是银河”说明该比喻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而不是诗人的主观想象,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下列与诗歌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p><p>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p><p>B.总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p><p>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的诗歌表明在每一不同的节气自然界的表现是不同的,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A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D强调了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与诗歌中的哲理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这一发现说明( )</p><p>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p><p>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美国航天局通过科学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表明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下面对于“四个全面”认识不科学的是( )</p><p>A.“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符合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p><p>B.“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眹相结合的新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p><p>C.“四个全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p><p>D.“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四个全面” 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符合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眹相结合的新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BD说法正确但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四个全面”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有著名的“离坚白”之辩。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该观点是( )</p><p>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p><p>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说法错误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属于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认为“白”与“坚” 是由于人看到和摸到而决定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机大战”吸引了世人目光,网上一片热议,有道理的是( )</p><p>①这不是人类的失败,只是个人的失败(李世石语)</p><p>②机器奴役人类并不是杞人忧天</p><p>③计算机的创造性只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p><p>④一个人(李世石)输给了一个团队(软件开发团队)</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机大战”吸引了世人目光,这不是人类的失败,只是个人的失败,这只是一个人(李世石)输给了一个团队(软件开发团队),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电脑是人脑的产物,它再强大也不可能超越人类思想的维度,未来电脑不能战胜人类,②说法错误;计算机无创造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比方说大的或者小的、轻的或者重的,因为大的会是小的,重的会是轻的。”从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戈拉( )</p><p>①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 </p><p>②否认绝对运动而陷入形而上学</p><p>③承认绝对运对而否认相对静止 </p><p>④将静止绝对化而陷入形而上学</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说法错误;“我们永远不可能正确地用任何具体名称来称呼和说明任何事物”,从哲学角度看,普罗泰戈拉只承认绝对运对而否认相对静止,坚持相对主义而导致诡辩论,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 )</p><p>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p><p>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p><p>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p><p>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属于引文型选择题,“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看到了事物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B正确且符合题意;ACD都不符合“主要原因”这一设问要求,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4年“威马逊”台风来热猛、强度大、成灾快,重创海南。据初步统计,截至7月24日,台风造成海南全省325.8万人受灾,死亡或失踪31人,损坏房屋58163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期间,海南从首次发布“台风四级预警”,到启动“台风一级预警”;从准备救灾物资,到转移群众、防护水库,预警、应急机制发挥了巨大作用。</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海南政府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p><p>材料二: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其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p><p> 会议强调,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对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影响很大。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p><p>(2)简要分析中央政治局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p><p>(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需采取的措施体现的认识论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台风“威风逊”袭来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海南省建立预警机制把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预警、应急机制在准备救灾物资、转移群众、防护水库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这一点。</p><p>(2)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实施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发展要保持一定速度,同时,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p><p>(3)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加快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体现了这一点。②真理是具体的。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实施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会议认识到要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海南政府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等角度来分析说明海南政府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p><p>(2)本题要求考生简要分析中央政治局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本题考查唯物论,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二中中央政治局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p>(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需采取的措施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本题考查认识论,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我国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需采取的措施,从实践具有能动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