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0:36

河南郑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里约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里约市的标志耶稣像和奥运火炬组合在—起,实现了巴西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p><p>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里约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里约市的标志耶稣像和奥运火炬组合在—起,实现了巴西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上的创新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说明创新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④观点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p><p>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p><p>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p><p>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一成不变的</p><p>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做出选择。庖丁尽管把握了解牛的规律,但不等于认识了一切规律,B错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C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D中的改造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所以A符合题意。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年2 月11 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 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 年前所做的预测,同为黑洞专家的英国天文物理学大师霍金表示,他相信这是科学史上重要的一刻。引力波的发现表明</p><p>①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p><p>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p>④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类由对引力波的预测到经过实验加以验证,说明人的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物质,也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所以②④正确;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所以①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非仅仅科学实验,故③错误。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年7 月12 日,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公布结果并遭到了中国严重的抗议,国际社会纷纷支持中国立场。一纸荒唐仲裁不能改变南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事实。但是,南海仲裁案背后最大阴谋就是美日联手遏制中国的日渐强大崛起。美日政客到处煽风点火,体现了其</p><p>A.否认历史事实的唯心主义观点   </p><p>B.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C.故意坚持混淆是非的不可知论   </p><p>D.运用了辩证法中的诡辩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美日不顾历史实事,颠倒黑白,否认南海是中国的领土,是否认历史实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A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不可知论是人为世界的不能够被认识的,并非混淆是非,C错误;辩证法中没有诡辩论,D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想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p><p>A.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解释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p><p>B. 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C.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D. 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强调哲学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 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p><p>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p><p>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p><p>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p><p>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表明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①④符合题意;哲学从特殊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一般规律,②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一门综合性科学,③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表达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有</p><p>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p><p>②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柳宗元)</p><p>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p><p>④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p><p>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强调人们办事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同时说明人们做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强调认识的发展,没有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③;“经事渐知非”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法唯一标准,“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可见②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 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 年,超过1 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p><p>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p><p>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p><p>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p><p>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万小时定律”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见①②于材料蕴含的哲理不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都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故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历每年10 月8 日或9 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我国古代有歌谣唱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p><p>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  </p><p>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p><p>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  </p><p>④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p><p>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古代的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寒露这一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所以①②符合题意;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人们不能够形成对气候变化规律的完整认识,③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在实践中驾驭征服自然的能力”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④。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年1 月1 日,我国正式实行熔断机制(可简单理解为当股票价格波动幅度达到5%时,交易暂停15 分钟,当恢复交易后继续波动达到7%时,则停止交易休市)。熔断机制出台的目的是促进股市理性交易,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机制直接导致了2016 年开年股市的暴跌,正式实行一周后被迫暂停。这一现象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追求真理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不是一蹴而就的</p><p>②真理有时候也会对事物起到阻碍作用</p><p>③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p><p>④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是我们深入探索的动力</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熔断机制从推行到被迫暂停,说明追求真理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继续探索规范股市的有效措施,说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是我们深入探索的动力,所以①④符合题意;真理不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排除②;③观点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故排除③。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网络红人Papi 酱凭借张扬个性、毒舌吐糟引爆网络,其视频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写作”状态。将来互联网“写作”的主流不是靠对文字的排列组合来完成,而是通过对图片、短视频、网络表情等元素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体现的哲理是</p><p>A.发展的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C.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p><p>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未来的互联网“写作”不是靠对文字的排列组合来完成,而是通过对图片、短视频、网络表情等元素排列组合来完成,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的特点,排除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但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故D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并最终打破原有的商业规则。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如搭顺风车、百度外卖等,成本小、更灵活。从分享经济模式中,我们可以悟出</p><p>①联系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状态、创建新联系</p><p>②联系是具体的,应善于具体分析和把握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条件</p><p>③联系是多样的,应该打破事物的本质联系以丰富事物发展形式</p><p>④联系是普遍的,但事物联系的方式随着人的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享经济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并最终打破原有的商业规则,说明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的状态、创建新的具体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联系是具体的,要善于具体分析和把握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条件,所以①②符合题意;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所以人们无法打破事物的本质联系,联系方式更不会随着人的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可见③④错误;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一个人要经历多长的旅途</p><p>才能长大成人</p><p>白鸽要飞越几重大海</p><p>才能在沙滩上安眠</p><p>炮火要多少次掠过天空</p><p>才能换来永远的和平</p><p>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p><p>答案在风中飘扬</p><p>2016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了一位歌手,他就是民谣音乐的王者Bob Dylan。上面是其代表作《在风中飘扬》的第一段,它代表了60 年代美国人民的反战呼声。从上个世纪不堪回首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没有在出现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预示着人类光明的未来。然而,最近几年,叙利亚内战等小规模战争仍不断发生。也许正如迪伦所唱的,炮火仍要无数次掠过天空,才能最终达到“永远的和平”。因此,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任何一场局部战争的停止,都将是和平实现的一个保障。</p><p>请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战争终将停止、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未来,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4 分)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注重量的积累。任何一场局部战争的停止,都是人类朝着光明未来迈出的一小步。(4 分)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面对挫折。局部战争是追求和平道路上的困难,我们要克服困难,悉心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6 分)</p><p>【解析】本题考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学生首先要明确发展观所学的内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其次明确设问要求,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要求学生要认真审读材料,找到所体现的发展的哪些观点。依据歌词和材料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必将结束,和平必将到来,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和上升的;“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任何一场局部战争的停止,都将是和平实现的一个保障”,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和前提;在战争中我们渴望和平,也必将实现和平,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所以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组织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郑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