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地区二中高二上期中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p><p>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p><p>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p><p>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p><p>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②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不是重要手段,故③错误;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故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易经》认为“六”是阴数、“九”是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之义。从1988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这表明</p><p>①透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p><p>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p><p>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p><p>④继承传统习俗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体现了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故①②正确;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优秀的传统习俗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恶俗不利于培育文明风尚,故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歌曲《小苹果》因其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风靡全球。与之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奔跑吧,兄弟》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p><p>①兼收并蓄,去异趋同</p><p>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③立足传统,全面继承</p><p>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p><p>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②④符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积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去异趋同说法不妥,故①错误;文化建设要立足实践,对传统文化不是全面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春节就图个吉利和快乐,少放点烟花爆竹并不影响辞旧迎新,反而可以让人们过个更清新的春节。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p><p>A.通过适度改革,让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保持稳定不变</p><p>B.通过文化创新,真正实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p><p>C.传承中华文明,使之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D.让传统文化适应社会生活变迁,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B说法错误,文化创新不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p><p>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p><p>B.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p><p>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 </p><p>D.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故选项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发展传统文化,故排除选项B;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故排除选项C。题干并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基于 ( ) </p><p>①文化决定着国家的软实力 </p><p>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p><p>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p><p>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p><p>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对国家的软实力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国家的软实力,①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和科技,④错误。上述材料中的做法是基于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基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然而,在西方 “愚人节”“圣诞节”等传统节日的侵蚀渗透下,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p><p>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p><p>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p><p>③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p><p>【解析】此题怎样对待传统文化。从坚持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具体做法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的原则角度思考即可。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p><p>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p><p>②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p><p>③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p><p>④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p><p>【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考生应立足于文化交流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莫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实践是其文学创作的源泉。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从民间叙事教育中提取素材,汲取营养,锐意创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借鉴马尔克斯等文学巨匠的笔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考生若回答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也可)④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交流的知识。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设问的方向是“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实质是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材料“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可以考虑立足社会实践;根据材料“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可以考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根据材料“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可以考虑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