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下列措施符合政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是( )</p><p>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p><p>②增强服务意识,将文化发展放在首位 </p><p>③在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事业 </p><p>④挖掘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解答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政府”。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还可以挖掘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①④正确;政府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放在首位,②错误;政府不能直接管理企业,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重阳节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人文始祖的传统节日。2015年10月21日,“乙未年重阳恭祭轩辕黄帝黄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里的人文初祖殿前举行,数千名海内外各界代表和群众参加了典礼。这说明( )</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p>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p><p>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p><p>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个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海内外华人公祭华夏始祖黄帝,体现的是中华儿女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体现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④正确;此处未体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也没有讲到文化遗产,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 </p><p>①中英人文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p><p>②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 </p><p>③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 </p><p>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这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故②符合题意;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这有利于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两国的相互理解,故③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①错误;文化交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曲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议进行解读,该书从文化角度阐释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恩怨,这表明( )</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p><p>②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p><p>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该书从文化角度阐释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故①③符合题意;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的是传统建筑,而不是传统思想,故②错误;材料未涉及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作提出,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表明( )</p><p>①文化生产要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p><p>②文化生产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p><p>③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担当 </p><p>④文化产品应走向主旋律,保持先进性</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们要提高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不是文化生产,①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生产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②不符合题意;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体现了文化企业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担当,文化产品应奏响主旋律,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化包装,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风水吉样物,赚取高额利润。这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仍数以万计。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 )</p><p>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传媒具有商业性 </p><p>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p><p>③相关部门疏于管理和正确引导 </p><p>④腐朽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侵蚀</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中材料“部分‘风水从业者’通过自我神化包装,借助互联网交易平台高价兜售风水吉祥物,赚取高额利润,这些骗局虽然十分低级,但受骗者仍数以万计”,既说明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说明了文化市场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以及提高人们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的必要性。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涉及腐朽文化的相关知识,故④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故本题答案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引发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我们开展这些纪念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 )</p><p>①传承抗战精神,圆梦民族的伟大复兴 </p><p>②激发爱国情怀,丰富人们的物质世界</p><p>③增强民族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p>④增强忧患意识,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主要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抗战精神,圆梦民族的伟大复兴,故①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故③符合题意;激发爱国情怀,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故②说法错误;抵御外来文化的说法错误,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p><p>①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p><p>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②③与题意相符,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说法错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p><p>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p><p>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p><p>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p><p>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①错误;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在历史上,不一定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故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 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p><p>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p><p>材料二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日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日市的实践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虎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建立在多种政治,需要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法治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批判。②文化对于政治是反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饱含的主张道德恩华,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等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反作用。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能提高人们的法治元年,促进法治建设。</p><p>(2)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③立足法制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持作用。④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交流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阵地。</p><p>【解析】</p><p>(1)此题考查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明确,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关键在于理解法治建设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考生可以从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等角度具体分析。</p><p>(2)此题考查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考查调动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没有限定具体的知识范围,要求说明H市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体现说明类题型,解题的关键是全面归纳材料中H市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具体举措,然后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中的做法主要包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良好总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民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茶”与“酒”可以兼容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从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欧洲酒文化应该兼容。②中国菜文化与欧洲酒文化的兼容既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展现世界文化多彩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既是先进的,又是世界的,中欧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也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既少的色彩。④中国茶文化与欧洲酒文化的兼容既有利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又有利于推动中欧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也是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茶”与“酒”可以兼容的合理性,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茶”与“酒”可以兼容,即文化具有多样性,可从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两个角度作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辨析题</p><p>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p><p>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特殊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④因此,体重观点是片面的。</p><p>【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考查的的知识点是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对此观点予以评析,属于辨析类题目。解答辨析题,首先要表明观点的对错,然后再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说明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题中观点是片面的。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故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