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0:27

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时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说明</p><p>A.要发挥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促进作用</p><p>B.要重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p><p>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p><p>D.要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时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说明要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摆脱贫困属于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应排除B 和C;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有阻碍作用,A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反映的是建国后,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75.6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历史时期</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具体条件</p></td><td style="width:139.9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对生态保护的认识</p></td></tr><tr><td style="width:75.6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新中国成立初</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物质极度匮乏</p></td><td style="width:139.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强调征服自然</p></td></tr><tr><td style="width:75.6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改革开放初期</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经济与生态的矛盾并不突出</p></td><td style="width:139.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开始注意保护环境</p></td></tr><tr><td style="width:75.6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近十多年来</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经济快速发展,生态遭到严重破坏</p></td><td style="width:139.9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p></td></tr></table><p>①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实践的成败</p><p>③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建国后,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过程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正确与否影响而不能决定着实践的成败,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p><p>A.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p><p>C.缺乏社会实践的基础     D.实质是思维脱离存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科幻文学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科幻文学作为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幻文学也源自实践,C说法错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不能脱离存在,科幻文学的实质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日,一张猫咪走在楼梯上的图(见下图)掀起了一轮争论热潮。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d72c59ee/SYS201801021817540105859955_ST/SYS201801021817540105859955_ST.001.png" width="169"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p><p>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p><p>C. 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p><p>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对于本题图中的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C正确且符合题意;A 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p><p>A.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p><p>C.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以物拟人写法反映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正确且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的错误反映,B说法错误;文学中以物拟人写法属于认识世界而非改造世界,应排除C;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业如果仅从某一环节来看,效益是不高的,但如果把生产加工销售连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就可以提高效益,形成如图所示的第六产业。这启示我们(&#xa0;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d72c59ee/SYS201801021817545574179755_ST/SYS201801021817545574179755_ST.001.png" width="222"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p>B. 事物的部分对整体发挥着统率作用</p><p>C. 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起作用</p><p>D.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如果把生产加工销售连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就可以提高效益,形成如图所示的第六产业,这启示我们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整体统率着部分,B说法错误;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无论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都起作用,C说法错误;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客观的</p><p>C.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的    D.规律与人相互制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说自然界的变化有规律的,不会因尧是圣君就存在,也不会因桀是暴君就灭亡,体现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气者,理之依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是(    )</p><p>A.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p><p>B.围绕着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而形成的</p><p>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p><p>D.朴素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对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本原问题而形成的,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 D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理者,物之固然,班之所以然也。”王夫之的这一观点</p><p>①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p><p>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③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        </p><p>④强调人能认识利用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意思是说探求事物在于把握其中的原因,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去做事,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规律的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这是因为</p><p>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p><p>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p><p>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D.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意识一定不同</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这是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而其形式是主观的,B说法错误;C不题干的原因,应排除;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但产生的意识不一定不同,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p><p>A.可知性    B.主观性    C.规律性    D.物质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正确且符合题意;ABC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罗马教皇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p><p>①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p><p>②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p><p>③客观唯心主义,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p><p>④辩证法,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p><p>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中罗马教皇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属于世界观,否认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可知论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②说法错误;承认了自然界的产生是上帝智慧的产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辩证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华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王明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两位同学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老师认为,他们的说法不矛盾,他们所说“物质”和“事物”是</p><p>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p>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质是永恒的”中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中的事物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正确且符合题意;A C D说法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p><p>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p><p>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p><p>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摸着石头过河”强调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应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为减少和消除烟草烟雾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卫生计生委起革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报送国务院。调查显示,多数吸烟者不打算戒烟,男性吸烟者仅有22%过去一年曾尝试戒烟,在19个该项目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大多数吸烟者仍继续在工作场所吸烟,非吸烟者则暴露于二手烟之中。有关吸烟的健康警示几乎无效,吸烟危害认知仍较低。在18个项目国家中,我国吸烟者不知吸烟可致中风、心脏病的比例最高,分别达70%和46%;不知吸烟可致肺癌的比例排位第二,达20%。</p><p>材料二:近年来,转基因食品与健康关系也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挺转、反转的公众舆论形成 了截然对立的两个阵营。专家无法说服公众相信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是安全的,“反转人士”也暂时无法找出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有害。在互相争吵之中,各种传言、谣言让人难辨真假。 对于转基因技术,民众心存疑虑,争论无可厚非,但如果就此放弃理性讨论沟通,让这项技术就此搁浅,一旦有一天转基因全面放开后,中国的玉米、大豆等几乎所有种子都将迅速被 外国控制。</p><p>(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其后果。</p><p>(2)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谈谈人们应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讨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控烟工作之所以徘徊不前,重要原因是公众对吸烟及二手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同时部分烟民戒烟的意志力不强。</p><p>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要按规律办事,不重视不搞好控烟工作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p><p>(2)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人们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排除个人利益和好恶的干扰;</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反对认识固化;</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其后果,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来分析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原因;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来分析说明我们控烟工作徘徊不前的后果。</p><p>(2)本题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谈谈人们应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讨论,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客观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角度来分析说明人们如何理性参与转基因问题的讨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5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 《携手构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目标虽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贏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p><p>材料二: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陆续出现重度污染天气,多地发出雾霾橙色预警, 再度开启“雾霾模式”,而随后的寒冬数月,人们还将面临燃煤采暖、春节爆竹等考验,有人感叹“无处可逃,听天由命”,也有人认为“人定胜天”。</p><p>(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给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 启示。</p><p>(2)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人们如何应对雾霾。</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国有信心和决心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p><p>(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为实现气治理,各个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承担有区别的责任,制定符合本国国性的应对政策。</p><p>(2)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移,我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p><p>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雾霾的成因,探索治理雾霾的有效方法。</p><p>③我们需要把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与治理雾霾天气的决心结合起来,既要反对面对雾霾无所作为的行为,也反对片面夸大人的能动作用。</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给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启示,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角度来分析说明。</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人们如何应对雾霾,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规律的客观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方面来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 多位代表,共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p><p>材料一: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给国家主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经高级别专家咨 询委员会讨论,大会组委会提出《乌镇倡议》,《倡议》包含五个方面内容:加快网络发展普及、促进网络文化交流、共享网络发展成果、维护网络和平安全、推动网络国际治理,该倡议的提出将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治理和繁荣,使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天天,让互联网发展成就更好地造福全人类。</p><p>材料二:网络空间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权空间。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构成了一个人类活动的新空间即网络空间,并成为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空间。云计算、物联网让所有的商品物品、机器设备都连接到互联网上进行智慧化远程控制,大数据技术让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挖掘。国际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聚焦在信息网络领域。互联网发 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p><p>材料三:建设健康网络空间,推出更多网络文化精品,每个网民亦责无旁贷,应积极参与到网络文艺的创新、监督工作中,选择优秀向上的文艺作品去阅读,观看、点赞、转发,形成 自觉传递真善美,抵制低俗网络文艺作品的良好社会风气,共同推动网络文化走向健康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p><p>(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提出《乌镇倡议》的必要性。</p><p>(2)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维护网络安全的认识。</p><p>(3)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谈谈网民的文化选择与网络文化建设如何实现良性互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制定《乌镇倡议》旨在解决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p><p>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与会专家根据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制定《乌镇倡议》。</p><p>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我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乌镇倡议》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造福人类。</p><p>(2)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网络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p><p>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网络空间成为第五大主权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的主权安全。</p><p>③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整体由部分够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维护好网络主权,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安全。</p><p>(3)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筹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用整体的发展引领部分的发展。良好的社会风气、健康网络文化对每个网民的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网作自觉传递真着美创造了整体环境。</p><p>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每个网民都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每个网民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推动中国的网络文化建设。</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提出《乌镇倡议》的必要性,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两个角度来分析说明,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角度可从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两个方面来回答;从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可从正确的意识对我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角度来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维护网络安全的认识,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属于认识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说明。</p><p>(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谈谈网民的文化选择与网络文化建设如何实现良性互动,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三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相关知识从整个网络文化建设和每个网民角度来谈实现良性互动的措施。</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