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十三县市高二上期中联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浙江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浙江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浙江人民开创新事业重要的精神动力。这表明( )</p><p>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p><p>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p><p>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索 </p><p>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丰富与发展</p><p>A. ①④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1.D 2.B</p><p>【解析】</p><p>1.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女排队员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精神支柱,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作为民族精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女排精神不仅表现在夺冠、比赛等环节,更表现在日常训练等环节,①说法不准确;女排精神为全国人民提供了精神动力,但不提供智力支持,③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p>2.新时期浙江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浙江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说明了文化创新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入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①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③项表述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与百姓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间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一个国家的肌理,成为社会发展的体征。上述材料说明( )</p><p>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所特有的 </p><p>②一定的文化反映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p><p>③文化影响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p><p>④文化随社会实践发展而变迁</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亿,这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时代生活在物质上的反映,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③④适合题意;文化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②错误;③没有体现,排徐;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p><p>A.是中华之特有文化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C.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茶文化中国特有,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故排除; 题中强调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强调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故D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马会”上,马英九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呼吁“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加和平灿烂的未来”。这表明( )</p><p>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p><p>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p><p>③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p><p>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凸显民族精神,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故③④符合题意,当入选;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p><p>①四海之内皆兄弟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p>③天道酬勤 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①不符合题意;天道酬勤体现了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③不符合题意;“君子以自强不息”、“千磨万击还坚韧”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依托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新生入学就以“礼”为先导,要求言行尚雅;倡导“学而时习”“学思结合”等儒家治学思想;每逢假期就组织学生遍访文化古迹,在互相交流心得中学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该校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p><p>①体味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 ②立足社会实践,筑牢精神根基 </p><p>③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文化信心 ④增强文化认同,倡导兼收并蓄</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言行尚雅、倡导儒家治学思想,得出启示要体味传统文化,接受文化熏陶,故选①;②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每逢假期就组织学生遍访文化古迹,在社会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故选②;③说法错误,改进教育方式不能决定文化自信,故排除③;④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兼收并蓄,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公布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这有利于( )</p><p>①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p><p>②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p><p>③牢记民族仇恨,凝聚民族力量</p><p>④集中展示民族的文化和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有助于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故①②符合题意;③“牢记民族仇恨”说法错误;民族节日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中华民族情感,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p><p>A. 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p><p>B. 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p><p>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A符合题意,“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表明文化是对特定的经济的反映;B不合题意,材料表明了文化是对特定的经济的反映,而不能表明文化对经济起反作用;C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书法家说过,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如何书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作品的“情性”,寓于“形质”的“情性”是书写者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由此可见( )</p><p>①“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p><p>②“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现</p><p>③作者应避免用“形质”来影响读者把握“情性” </p><p>④读者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品味作品的“情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精神活动、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并且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实现的,因此,书画家需要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达其“形质”,同时,读者通过对”形质“的把握,从而品味书画家的“情性”,了解书写者的心声。②④最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G20峰会,中国作为东道主选址杭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是中国的电商之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绝对中心。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放、共享的特征。它表现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注重口碑。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都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想问题。</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于经济重大影响。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有助于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p><p>②文化塑造人。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改善人们思维方式,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借助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p><p>【解析】此题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们文化素养和我国竞争力的意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知识范围是文化的作用,切口较小,指向明确,设问要求是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们文化素养和我国竞争力的意义,属于意义型问答题,对提升文化素养的意义来说主要应从文化的塑造功能方面来阐述,对提升我国竞争力来说主要应从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方面来阐述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教务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p><p>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实现不断发展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p><p>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p><p>【解析】通过审读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考查的知识指向是文化创新,考查的知识点有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立足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出国留学是开放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到中国留学。从2010年至2014年,美国从高中生到硕士研究生,来中国留学的人数从两三万人增加至近10万人。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日益强劲的出国留学热,低龄化倾向非常严重。2014年向美国输出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前三甲是:中国大陆(274.439人,占比31%)、印度(102.673人,占比11.6%)、韩国(68.047人,占比7.7%),这三个国家的留美学生人数占了美国留学生总数的50%。催生这股留学热的动力,除中国大陆人经济收入随改革开放不断增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些人把出国留学当成了挑战或者是遮避现行高考制度的一种方式。</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评价当前出现的“留学热”。 </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文化在传播中交流,在交流中传播。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当前出现的“留学热”正是文化传播交流的表现。只有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p><p>②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去国外留学,学习先进的文化,是可以理解的,但不顾实际,盲目崇外,低龄留学,则不可取。</p><p>③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留学热”中一些人把出国留学当成挑战或者是逃避现行高考制度的一种方式,说明我们的高考制度确实存在弊端。需要我们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而又要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改进考试制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明确,问题指向评价当前出现的“留学热”,简析类题型。此题设问涉及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根据材料信息对考查范围内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筛选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到中国留学,说明文化在传播中交流,在交流中传播。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大陆出现了日益强劲的出国留学热,低龄化倾向非常严重,说明了我们需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一些人把出国留学当成了挑战或者是遮避现行高考制度的一种方式,说明了我们需要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而又要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改进考试制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