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高二上第一次联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p><p>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p><p>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说明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④中“就能”的说法太绝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到春节,人们不远千里回家团聚,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水饺、话亲情、共迎新春。庆祝春节</p><p>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p>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p><p>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p><p>④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是民族节日。②说法不对,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这表明</p><p>①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p><p>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p><p>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p><p>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①②说法符合题意。③说法不对,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说法不对,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流行词的背后都有一类人、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p><p>A.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 </p><p>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p><p>C.网络文化促进人的发展 </p><p>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文化,网络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B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体现。C说法不对,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人的发展。D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自己的脸”。这些随处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会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体现了</p><p>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③文化潜移默化的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p><p>④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自己的脸”,这些随处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会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体现了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④说法正确。①说法不对,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说法不对,文化不起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2015年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支持地方1815个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这表明</p><p>A.可以直接转变为物质力量 </p><p>B.经济决定文化</p><p>C.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p><p>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博物馆、纪念馆作为文化载体,其免费开放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说法符合题意。A中直接转变的说法不对。B、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p><p>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郭明义的事迹,弘扬传承雷锋精神</p><p>②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30日下午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p><p>③某校为迎接60周年校庆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母校风采”征文活动</p><p>④泰山日出</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现象无处不在,题干中“弘扬传承雷锋精神”、开展“母校风采”征文活动属于文化现象,①③符合题意。②属于政治活动,不符合题意。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山川河流、原始森林这种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④属于自然现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滞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这主要说明</p><p>①传统文化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p><p>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③要积极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p>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p><p>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干中“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度过一劫”,说明我们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积极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造福,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民族文化的个性,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了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p><p>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p><p>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p><p>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p><p>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p><p>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纪录片《中国古建筑》的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说明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决定并改变”的说法不对。③中的“根本动力”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上述材料体现了</p><p>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p><p>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途径 ④学生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大众传媒</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体现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①符合题意。题干中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中欧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②符合题意。③中商业贸易,材料没有体现。④说法不对,学生不是大众传媒。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互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积极活动的总和,在当今发展阶段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四人类型。目前,拥有8.7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火的电子零售市场,2014年公布的销售额达到4262.6亿美元。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预言,2025年,互联网经济将在中国的CDP总体增长中占据22%的份额。</p><p>材料二 有人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发、共享的特征。它表现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注重口碑。可能你做到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都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想问题。</p><p>(l)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述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l)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发展为我国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提供提供了技术支持。②教育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若回答互联网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人功能。酌情1-2分)</p><p>(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平等、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有利于发展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劳动者索质,推动经济发展,为提升文化软实奠定物质基础。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借助开放平等共享的互联网思维,我们可以更好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p><p>【解析】(1)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然后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对经济、教育对经济、大众传媒的特点方面,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即可。</p><p>(2)此题设问范围明确、清晰,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述,设问指向具体,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完整表述原理,可从:文化总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方面,描述阐释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春节在国人的心目中分量恐怕是所有节日都无法企及的,正如俗话所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但是隐藏其中的深层民族和集体记忆、个体情感是无法抹杀的。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p><p>假如请你为2017年办精彩春晚出谋划策,你将怎样使春晚走出困境。</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一突破“老一套”。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央视春晚的创新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③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④在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同时,要大胆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p><p>【解析】此题属于措施类的题,假如请你为2017年办精彩春晚出谋划策,你将怎样使春晚走出困境,设问指向具体。解答时,首先审题,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文化创造的主体,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方面,精心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我国许多古代文化遗产蕴藏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人仍有启示意义。</p><p>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此次联合申报的土司遗址,是“土司”的行政与生活中心聚落遗存,是“土司制度”的珍贵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多族群聚居地区管理和多元文化保护的独特智慧,对全人类关注文化多样性保护及族群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p><p>“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刘庆柱认为,在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贡献。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丈化的传承与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精神根基。③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从以下角度正确回答,每个角度都可给2分:增进民族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文化遗产的具体意义。)</p><p>【解析】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设问指向具体,我国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可从理论意义: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在交流的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现实意义:有利于尊重和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等方面,精心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6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草案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同时,提出所有宣誓人员适用统一的65字誓词。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能够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宪法所侣导的精神和理念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能够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设问指向具体,说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必要性。解答时,首先获取、解读和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展开,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