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人们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还是很难实现准确的预报。然而,由云南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曾对发生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的3.0级地震实现了成功预警,震源深度12千米。这一结果</p><p>①说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有能力准确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p><p>②表明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可以逐步改变地震产生的规律</p><p>③进一步佐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p><p>④表明对地震从很难“准确预报”向“成功预警”的转变需要条件</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排除②。能成功预警,说明人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对地震的认识不断地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项。①说法太绝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还不能在一定条件下准确认识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故不选①。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进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p><p>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B.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p><p>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p><p>D.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B错误;题干并没有强调质变和量变的关系,C与题意不符,排除;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为不能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D错误;“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孙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白马非马论”早在1000多年前就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白马非马”这一论断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p><p>A.矛盾特殊性包含矛盾普遍性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C.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对立 D.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白马”是矛盾的特殊性,“马”是矛盾的普遍性,“白马非马”是把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普遍性对立起来,C正确; “白马非马”其错误之处在于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包含矛盾普遍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即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联系,AB不符合题意;D强调矛盾是普遍的,与题目无关。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漫画《打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认识正确的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77e35d63/SYS201801021826171871200945_ST/SYS201801021826171871200945_ST.001.png" width="296"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从外打破,是外力否定,事物价值丧失 ②从内打破,是自我否定,能实现事物的飞跃</p><p>③只有内部打破对事物的发展才有意义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生才会更有意义</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鸡蛋从外打破,是一种常规做法,而从内打破是一种创新思维,是自我否定,可以实现事物自身的发展,故②符合题意;从内打破与从外打破都是痛苦的,但前者使事物得到发展,因此更具人生意义,故④符合题意;从外打破,是外力否定,事物并没有因此丧失价值,故①错误;只有内部打破对事物的发展才有意义的观点否定了外部条件的重要性,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认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乙认为:“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丙认为:“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髂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丁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以上观点分别属于</p><p>A.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p><p>C.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甲的观点“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意为这个也是那个,那个也是这个,把辩证法极端化了,认为事物之间不应当分彼此,属于相对主义观点;乙的“古今异俗,新故异备”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辩证法的观点;丙的“人是架钟表,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骨骼是齿轮,人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是对命题、观念进行加减”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丁的“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以上观点分别属于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教育部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扩大到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p><p>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p>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高考改革先试点后推广,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①正确;全国加分政策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说明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故②正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着共性,不存在谁更优的问题,故③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l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直到今年初,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打开了观测宇宙的全新窗口。这表明</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③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能够预测未来,故①正确;材料说的是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改造客观世界,故②不符合题意;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反映,故③错误。人类首次通过科学实验探测到引力波,证明了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存在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道德经》说:“小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p><p>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圣人不能离开实践见天道 ②物质决定意识,圣人不行而知是唯心主义观点</p><p>③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圣人可以不为而成 ④现代科技为圣人离开实践而知天下提供了条件</p><p>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老子这样的观点属于先验论,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脱离物质谈意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③不合题意,老子的观点并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到现代科技对圣人获得认识的影响。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一”朱自清的妙笔绝非子虚,瑞士的一位音乐家就能在交响乐中品尝到酸甜苦辣的味道,瑞士《自然》杂志也刊发了对此的研究。这种被称为“联觉”的奇异现象,生动体现了</p><p>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p><p>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联觉”的奇异现象,生动体现了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故D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ABC。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诗句与下图漫画所蕴涵的核心寓意相接近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77e35d63/SYS201801021826160933191163_ST/SYS201801021826160933191163_ST.001.png" width="217"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p><p>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着者而改之</p><p>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p><p>④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毛驴听到蝉唱歌好听后,便想学习唱歌,而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己能否也唱出动听的旋律,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①项,选项意为: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说明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故正确;②项,选项意为: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虚心好学,引以为戒。说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③项,选项意为: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说明要重视实践的作用,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④项,选项意为: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寻求粱肉;连一件完整的粗布衣服都没有的人,不会去期望有文采的锦绣。说明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故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清华大学的老师被骗1760万的事有一种论调:这么傻的人怎么能赚这么多钱!斥受害者“傻”, 无疑是将受害者默认为“很傻、很天真”, 在幽默的表象下内嵌了某种病态认知,那就是“你傻,你活该被骗”。 在归因层面将电信诈骗牵涉的问题主次倒置,乃至是非混淆。这说明</p><p>A.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p><p>B. 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p><p>C.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D.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在归因层面将电信诈骗牵涉的问题主次倒置,乃至是非混淆”,强调了看待问题要有主次之分,即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统一需要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的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中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p><p>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苫寒来 ②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p><p>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诗词哲理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①体现的哲理是实践的作用,②体现的是哲理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③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④体现的是哲理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故蕴含哲理相同的是②③。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p><p>①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p><p>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p><p>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p><p>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肢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不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事物的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错误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提出“知行合一、务实行动”的倡议,提出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下列选项中,与习近平主席倡议中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p><p>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p><p>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p><p>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p><p>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提出“知行合一、务实行动”的倡议体现了实践和认识要结合起来,重在实践。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故②④符合题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体现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故①不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45年8月I5日足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的日子,对于坚持了十四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个日子非同寻常,然而.2016年的8月15日,中国的网络微信都被某明星的花边新闻刷屏了。走在历史虚无主义边缘的我们是否遗忘了很多不该遗忘的东西呢?我们之所以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哲学上说是因为</p><p>A.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B.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事物的联系</p><p>C.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实质是扬弃 D.—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我们之所以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和现实,从哲学上说是因为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A符合题意;正是由于事物的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B说法错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排除C;D项不如A观点全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今天,中国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一作用。唯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土的最大公约数,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集中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p><p>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p><p>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催人向 上,使人奋进,集中每个人 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p><p>【解析】</p><p>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知识范围限定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为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意识的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从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以及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浙江省的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五年出台一个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上马一个计对特定贫困群体的扶贫工程。从“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从“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到“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从“下山脱贫”到“山海协作”,从12个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到丽水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不断调整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方向,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竖持精准导向,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p><p>用量变与质变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扶贫开发之路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p><p>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为 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浙江省扶贫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千,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才能实现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在关键时期要果断抓住机遇,促 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浙江的扶贫工作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赢得了主动 和优势,所以要抓住机遇,下定决心,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的过程。浙江省扶贫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一阶段、层面所做的工作,都为该阶段、层面的质变创造了条件,又为下一阶段的量变开辟了道路,由此推动浙江扶贫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最后实现脱贫。 </p><p>【解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指向浙江省扶贫开发之路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量变与质变的知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材料中提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五年出台一个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上马一个针对特定贫困群体的扶贫工程,说明在完成五年的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新的扶贫开发,实行新的五年计划,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