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0:10

江西吉安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这说明</p><p>A.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p><p>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p><p>C.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p><p>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而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具有先进健康与腐朽落后之分,不能一概而论的说促进社会发展,故排除。C选项观点不合符题意,题中没有涉及教育,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学校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素养,说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同时代的着装向我们表达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b10a8b55/SYS201801021827525347308185_ST/SYS201801021827525347308185_ST.001.png" width="430" height="2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p><p>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p><p>C.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p><p>D.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着装,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活动孕育了不同的文化​,故C符合题意;ABD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段时间以来,一首《最炫民族风》的歌曲“火”了起来,这首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p><p>A. 先进的文化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p><p>B. 人们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p><p>C. 先进的文化必须是通俗的大众文化</p><p>D. 大众文化源于人民,由人民所创造</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一首《最炫民族风》的歌曲火了起来,这首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人们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选B;A不选, 因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C不选, 先进文化可能是通俗的也能是高雅的;D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文字专家指出,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本国文字就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中国的媒体却出现很多的诸如悄然入校的TQC现象,还有“CCTV”这样的现象,这不好。这种观点是在呼吁国内媒体</p><p>A.需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B.需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p><p>C.需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D.需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材料中“欧洲各国媒体发出的报道不夹带他国文字,因为他们认为用本国文字就能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而中国媒体却出现很多诸如“CCTV”这样的现象”,启示国内媒体应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故本题答案选C项。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学者叶燮曾说:“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强调了</p><p>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p><p>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p><p>C.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p><p>D.优秀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考查调动知识理解名人名言的能力。要抓住题中“集众芳”的意思,结合选项进行选择。集众芳,即博采众长,为我所用,C符合题意;A强调文化发展的实质,B强调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D说明优秀文化有自己的特点,ABD均不符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西汉末年《新论》卷11《离事》中说“太原郡隆冬不火食五日,虽病不敢触犯。为介之推,故也。”而今,依然是“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说明</p><p>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说明了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①正确;题干强调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这说明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该选项与题干不符,②错误;“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说明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③正确;从西汉末年到现在,依然是“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红色影视剧创作成为文化热点和文化时尚。“红色经典”的改变必须坚守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主要情节,在次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这要求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时,必须处理好</p><p>A.借鉴与融合的关系 B.吸收与传播的关系</p><p>C.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改造与继承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本题材料中“对‘红色经典’的改编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基本内涵、时代背景、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实现精神视野的拓展与艺术观念的更新”,表明文化创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故本题答案选C项。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下列选项中属于腐朽文化的是</p><p>①愚昧、庸俗的文化②殖民文化③黄赌毒文化④民俗文化</p><p>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 D</p><p>【解析】本题考查腐朽文化。腐朽文化是封建主义殖民文化,黄赌毒等违法,污染人们内心的文化。腐朽文化能够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所以②③均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洗澡》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b10a8b55/SYS201801021827514722474070_ST/SYS201801021827514722474070_ST.001.png" width="177"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文化交流应该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p><p>②抵制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p><p>③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 </p><p>④文化差异是制约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障碍</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项,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我们要尊重西方文化,但不能全盘西化,故正确。②项,我们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而不是一味地抵制和排斥,故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首次集体亮相。专家表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丝绸、青铜、造纸印涮、瓷器应为“新四大发明”。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无论如何界定,它们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差生了一定影响。就文化传承而言,材料说明</p><p>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p><p>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p><p>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属于科技范畴,中国的四大发明都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对中国文化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符合题意;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思想运动方面的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本题材料并未涉及社会制度更替方面的问题且这一问题不是从文化自身的传承角度而言的,C不符合题意;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证……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p><p>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p><p>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性质</p><p>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p><p>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知识点,属于知识的再现。试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排除法,从自己最肯定的选项开始排除。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等说明人们的实践活动在文化的影响下发生了改变。说明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遭焚毁,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曾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这表明</p><p>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p><p>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p><p>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指“《富春山居图》这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在台北合璧展出,历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荡起两岸同胞的共同民族情怀” 表明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③民族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②在讲民族精神的作用,材料未涉及。材料在谈对“民族情怀”作用,不是在讲④优秀的文化的物质力量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将首次超过3%,而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英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总量的15%。</p><p>材料二:有材料显示,美国目前已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传播在世界各地的新闻90%上以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从全球市场看,美国影视,业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美国电影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的方法思考问题。”</p><p>根据材料一出现的问题,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分析上述材料。</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材料一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p><p>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歌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总量较大,明显高于中国。</p><p>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引发文化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p><p>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p><p>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发达国家通过文化渗透对别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本题设问指向是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同时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所以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歌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总量较大,明显高于中国;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也是因为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通过文化渗透对别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学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来,“扶老被误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的反常现象出现,使得“路上见到有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这个曾经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深圳市法制办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很有现实针对性。这一条例的最大特色就是“扬善惩恶”。从“扬善”的方面看,条例的亮点在于规定助人行为原则上将被免责,并由被救助人承担举证责任;救人受伤享工伤待遇、被起诉可申请法援、市政府派人慰问救助人、鼓励证人挺身而出等多项为好人撑腰的制度设计,都将极大地解决行善的后顾之忧。这些规定,借鉴了国际上像《好撒玛利亚人法》等公民救助行为保护的立法经验,又结合了深圳社会的实际情况,是一部具有特区特色的“好人法”。从“惩恶”的方面看,条例让被救者承担举证责任,歪曲事实真相的被救助人须赔礼道歉,视其情节可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深圳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为什么是一部具有特区特色的“好人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1.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深圳市针对公民救助行为问题,结合深圳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该《条例》。2.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该《条例》发布为好人撑腰,极大地解决了行善的后顾之忧。</p><p>【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制是“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圳市针对公民救助行为问题,结合深圳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该《条例》,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该《条例》发布为好人撑腰,极大地解决了行善的后顾之忧,体现了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学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吉安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政治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