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郡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模块检测文综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易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举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通的是</p><p>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p><p>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p><p>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p><p>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强调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影响人,而“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强调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AB不符合题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哲学生活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强调了文化通过特定环境对人产生影响,与题意一致,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上述观点</p><p>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p><p>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p><p>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局限性</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题的观点认为天地是世界的本源,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故①符合题意;但它把物质归结为木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故④符合题意;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故③错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把原子、分子等当成世界的本源,故②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1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共同策划主办的“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代15位美术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发掘属于自己的艺术宝藏,是基于</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p><p>②繁荣文化市场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p><p>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p><p>④美术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扎根生活的画家</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美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获取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①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被分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p><p>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p><p>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p><p>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A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重要因素,故B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要求,故可以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项。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撞人不逃”,倾其所有医治对方的“仁义哥”;“被撞不赖”,反为对方找工作的“厚道翁”;“洪水中救人”不顾家的“锤子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凡人物的善行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树立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的榜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使各项事业推进有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p><p>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花,承续中华历史传统,体现中华文明特质,反映当今时代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回顾近代以来170多年的艰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气脉之久远,基石之深厚。当然,强调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夜郎自大;道路自信一刻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一刻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p><p>(2)习总书记的讲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启示? </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党员干部带头,发挥示范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p><p>②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可以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p><p>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示范,有利于私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分)</p><p>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实现巾国梦。(2分)</p><p>(2)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先进文他的前进方向。</p><p>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p><p>④坚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p><p>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p><p>【解析】</p><p>本题属于意义类简答题,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杜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答题时要抓住设问关键词,围绕践行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选准角度,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方面分析说明。</p><p>本题属于措施类简答题,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设问指向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何启示。答题时要抓住设问关键词,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选准角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先进文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学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