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0:05

贵州遵义四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犷展,己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p><p>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p><p>②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p><p>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p><p>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带来更多的物种消失和自然灾害,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①④符合题意;保护生态不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产生,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21日,第22号台风“海马”(强台风级)的中心中午12点40分前后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鳙门镇登陆。对于这次台风,气象学家对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等做了准确预测,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p><p>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p><p>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的关键信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题中材料“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表明人类思维能够正确认识事物,故C符合题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故A错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材料未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故B不符合题意;D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故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18日以来,贵州局部地区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本轮强降雨导致我省义龙实验区、桐梓、正安、务川、汇川、湄潭等21个县(市、区)遭受暴雨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省受灾人口50. 3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34万人;农作物受灾19568公顷,成灾12388公顷,绝收3695公顷;倒塌虏屋228户532间,不同程度损坏农房3109户8545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7. 75亿元。可见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p><p>A.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p><p>B.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p>C.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p><p>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自然灾害属于生产实践问题,面对这些灾害,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思考一些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说明哲学源于生活,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C符合题意,兵判断选项A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源于生活,但不能等同于生活,故本题答案选项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体现了</p><p>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p><p>B.人的世界观决定其方法论</p><p>C.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世界存在 </p><p>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芝术</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是人们实践的产物,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反映,故A错误;材料描述人们可以在事先预言的指导下,采取措施去实现这个预言,预言是世界观范畴,采取措施是方法论范畴,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B符合题意;主观世界的存在依赖于客观世界,C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厉害了word哥”“洪荒之力”“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p><p>①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p><p>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④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网络热词的出现,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②符合题意;不同的网络热词的出现和流行,体现了人的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①符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故③错误;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代以来,中国的许多建筑逐渐把屋檐做成微微向两侧升高的形状,特别是屋角部分明显的翘起,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这样既可以使阳光充分照入室内,使雨水借抛物线流向远处,又具有审美价值。这表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6470af19/SYS201801021829070533201168_ST/SYS201801021829070533201168_ST.001.png" width="278"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p><p>B.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自在联系</p><p>C.人们主动创造的人为联系依赖于意识而存在</p><p>D.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建立任何联杀</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选项A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主动创造的人为联系同样依赖于物质而非意识,故选项B、C表述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非可以建立任何联系,故选项D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坚持了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②实现了在科学性基础上的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③完全抛弃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p><p>④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意,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能从实际出发认识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①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没有完全抛弃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故③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p><p>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p><p>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p><p>C.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p><p>D.理坐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王夫之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只要判断四个选项中哪个是唯物主义观点即可。“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二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没有历史唯物主义,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曰,遵义四中迎来了建校100周年华诞。2018届部分同学在学校团委的号召下以“我为学校增光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p><p>【成长感言】</p><p>    一百年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在岁月的年轮上刻录下经典;一百年励志奋进、春华秋实,在辉煌的历程中留下了永恒。</p><p>    一一校长张志奎献词</p><p>    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次进步,无不得益于母校的育人环境和恩师们的精心培养。</p><p>    一一校友刘明望献词</p><p>【殷殷期望】</p><p>    希望各位同学胸怀远大理想,珍惜美好时光,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用自己的成长</p><p>进步报答父母、回馈学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振兴祖国、建设遵义。</p><p>    一一副市长李莲娜献词</p><p>【我的责任】</p><p>    建校一百年,是人才辈出的一百年,她培养了众多有用之才,为家乡的建设和祖国</p><p>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p><p>(1)校长、校友的献词分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一个观点?</p><p>(2)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副市长李莲娜对同学们寄予的希望的哲学依据。</p><p>(3)请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谈谈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荣,同时为学校增添光彩。  </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①校长感言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或者: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校友感言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或者: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p><p>(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四中学子要胸怀远大理想,立志振兴国家、建设家乡、报答母校。</p><p>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四中学子要知行统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振兴祖国、建设家乡。  </p><p>(3)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p><p>②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利用、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成才。  </p><p>【解析】</p><p>(1)此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副市长李莲娜对同学们寄予的希望的哲学依据,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解答本问的关键是注意知识范围和校长、校友两主体,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校长的“一百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一百年励志奋进、春华秋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或发展的观点,校友的“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得益于母校和恩师”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或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p><p>(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谈谈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荣,同时为学校增添光彩,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为“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设问是谈谈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光荣,同时为学校增添光彩,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从联系多样性的表现、要求等角度并结合问题来组织答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从1 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p><p>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 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p><p>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lt;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 01 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p><p>    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p><p>(1)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p>(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真理和认识过程的哪些特征?</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  </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p><p>③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稳中求变,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p><p>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解析】</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知识限定和答题方向都很明确,解答的难度不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即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真理和认识过程的哪些特征,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首先梳理真理和认识过程的特征,其后结合材料整理如下几个方面:①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遵义四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政治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