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20:02

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该剧所展示的那种奋斗拼搏精神深受观众认可和喜爱。该剧的拍摄和播放不是为了获取收视率,而是希望经典能影响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人物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执着。这告诉我们(    )</p><p>①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精神活动可以脱离物质活动而存在</p><p>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  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精神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③选项表述错误,文化有积极健康向上与消极糟粕之分。只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材料中,《平凡的世界》这部电影的上映其目的不在于取得收视率,而是在于是希望经典能影响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人物身上所存在的一种执着,说明了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故①④入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p><p>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p><p>C.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题目中本杰明·弗里德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认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说明了经济发展状况由文化反映出来。故B选项表述符合题意入选。A选项强调的是经济决定文化,而题目中说的是文化反映的是经济问题。C、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可见(    )</p><p>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p><p>B.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p><p>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p><p>D.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p><p>&#xa0;</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材料强调“四君子”蕴含的文化,没有体现对人的影响,故排除A;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体现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故D选项表述符合题意;BC选项表述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p><p>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p>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p><p>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②④选项表述符合题意入选。①选项表述的意识是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与题意不符。③选项表述的道理是用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故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主题曲《小苹果》迅速流行,不少网友称,给这首歌“洗脑”后“唱的停不下来”,并戏称其为“神曲”,《小苹果》的流行说明(    )</p><p>A.群众喜爱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p><p>B.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通俗性的特点</p><p>C.通俗文化日益成为人们危化生活的主流</p><p>D.文化发展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p><p>&#xa0;</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必须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才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故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人们的文化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C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2016年2月14日晚,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在央视隆重举行,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鞠躬尽瘁的化缘校行莫振高,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郎平等10人登上奖台。这些道德明星身上有着不同凡响的道德力量,我们需要发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感动中国”的播出,会在社会上激荡起文明的旋风,进而助推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社会氛围。</p><p>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必须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中央电视台打造“感动中国”这个精神品牌栏目的意义。(10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有利于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5)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6)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7)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答出其中任何5条即可,每条2分,共10分)        </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说明中央电视台打造“感动中国”这个精神品牌栏目的意义。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解答意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本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p><p>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p><p>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无精神则不立。伟大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15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p><p>(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p><p>(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提升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3分)</p><p>(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克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p><p>(5)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能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需要考生从文化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组织答案。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对人的影响、对综合国力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还可以从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角度分别进行分析总结。</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第三届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在上海召开。围绕“君子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多视角、多维度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面对当今时代的诸多挑战,如何实现自我超越。</p><p>著名作家苏叔阳提出,“‘守正创新’的君子之道”。“‘守正’的意思是君子就要守原本最好的宗旨。在“宗正”的基础上再谈“创新”,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文明才会得到很好地发展。</p><p>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提出“和同的理想”,他主张“与人为善”,“化干戈为玉帛”的“对话”、“和解”,以及“相互学习”、“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价值观念,文明地“步入世界各民族之林”。“所以中国人的自信,其实不要靠很多东西,文化就是文化。足球就是足球,足球踢不过别人,不等于文化比别人落后。李教授的建议是,中国人捡回自己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p><p>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文化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中国文化的自我超越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p><p>(2)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改造,文化创新就要手原本最好的宗旨,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3分)</p><p>(3)对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本,为我所用,平等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3分)</p><p>(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分)</p><p>(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人捡回自己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事情。(3分)        </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文化如何实现自我超越。解答本题要考生明确文化的自我超越也就是实现文化的发展的问题。在实际作答时要结合材料进行仔细分析。中国文化的自我超越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这是根本。然后,考生需要阐述对待传统文化以及对待外来文化我们所持的态度,最后,需要结合材料表明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济宁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