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9:49

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今年G20杭州峰会期间,《最忆是杭州》音乐晚会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赞誉。晚会不仅有《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我国经典传统曲目,更有《天鹅湖》《欢乐颂》等国外经典文艺,再加上炫酷的舞美、灯光等现代演绎,整台晚会如梦似幻,精彩绝伦。这说明</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p>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p><p>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G20杭州峰会音乐晚会表演中既有国内经典曲目表演,也有国外经典文艺的参加,体现了文化具有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文化的创新,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是人类文明进步,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非文化的多样性,③错误;文化创新并非是各种文化简单的相互融合,④错误。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十分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截至2Q16年9月,昆曲、珠算等29项中国非遗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我国之所以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p><p>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p><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①②排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延续,研究人类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③④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截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p><p>①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决定于一定的文化  </p><p>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p><p>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农耕文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之所以不同,原因在于其产生的经济、政治背景的不同,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可见①正确,②错误;材料中的不同文化导致不同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说明③正确;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经济社会与人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④正确。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4》强调以评审的大众化、过程的冲突性、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及选手的创新演绎作为评判的重要依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表明</p><p>①文化创新的本质是形式创新           ②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③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是歌手4》评审方式法创新,并非是单纯的形式创新,形式的创新也不属于文化创新的本质,故①错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作用,但本题强调的是该节目评审方式的改变,故②与题意无关;该节目创新评审方式,注重评审的大众化,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说明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创新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故③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A new word”(“一个新世界”)是里约奥运会的宣传口号,本届奥运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p><p>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p><p>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而尊重文化差异实际上就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所以①正确;文化的包容性并非要求文化融合,文化的发展要求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排除②;③属于措施而非原因;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增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更好的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故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Vinicius和Tom(“维尼休斯”和“汤姆”)分别是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吉祥物,现代奥运会产生了各种造型多样的吉祥物,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木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p><p>A.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   B.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特征</p><p>C.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D.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世界文化,所以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说明的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与本题题意无关。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经常引用经典古训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关注民生,如“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习主席引用经典古训“古为今用”表明</p><p>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p><p>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化源于实践,而非传统,故A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作用,而非强调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C与材料无关;习近平引用经典古训告诉我们,要关心百姓疾苦,说明传统文化有适应当今时代的内容,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东方言“猴赛雷”(很厉害)通过一女网友发布“择偶标准”而在2016年风靡全国;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形象公布之后,因其脸颊的部分有两个球状的凸起,被网友谐音称作“猴腮雷”,因此又引申出了另一个调侃的含义。这表明</p><p>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p><p>③珠三角文化推动了广东经济的崛起        ④网络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东方言风靡全国,并被不断的创造性的使用,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文化在传播中不断得到融合和创新,所以①②符合题意;珠三角经济的崛起推动了广东文化的发展,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材料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借鉴,没有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排除④。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这启示我们    .</p><p>①传统文化都可为我所用,要原封不动地继承   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③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否定旧的文化传统,代之以全新的文化形态</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原封不动地继承,故①错误;“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适时注入时代精神,推动文化创新,可见②③符合题意;④属于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态度,是错误的。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度第71届联合国大会</p><p>②永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p><p>③9月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四次小幅下调</p><p>④今年中秋之夜,我国“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说明社会现象包括文化现象、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度第71届联合国大会属于政治现象;9月19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四次小幅下调属于经济现象;永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和今年中秋之夜和我国“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升空属于文化现象,所以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p><p>自1961年首版诞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恐龙的灭绝,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p><p>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十万个为什么》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拓宽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作为优秀文化,《十万个为什么》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点4分)</p><p>(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4分)②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为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4分)④教育作为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重点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3分)</p><p>【解析】(1)本题考察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完善《十万个为什么》属于发展优秀文化的过程,完善过程是发展文化的过程,所以学生可以从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每一个人角度说明文化的作用;发展优秀文化是有利于塑造人生,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学生可以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进行说明,强调完善《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意义。</p><p>(2)本题考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的依据,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回答本题学生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角度分别强调重要性;可以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可以从教育本身的特点、作用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原因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二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