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9:44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软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集智攻关,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八”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的成功对接。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这体现了</p><p>①事物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实现事物发展</p><p>②科技创新必顽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p><p>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p><p>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质变,而质变既有可能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倒退的、下降的变化,质变不一定会实现事物发展,排除①;②本身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创新精神而非科学理论的作用;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难攻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故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497612c/SYS201801021831197462714248_ST/SYS201801021831197462714248_ST.001.png" width="182"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要做好量变准备,持之以恒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p><p>③要正视现实问题,防微杜渐④要积极参与实践,重在行动</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漫画“梦想是个鸡蛋,如果不及时孵化,就可以变臭”可以看出要要积极参与实践,重在行动,促成质变,故②④入选。①选项只强调的了量变,而没有质变。③选项表述与漫画不符,排除。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古诗词不仅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选项中,两者都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p><p>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p><p>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p>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p><p>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p><p>“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创造性,故排除A。B选项这两句都体现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了意识对存在的能动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排除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体现了事物是有内在联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排除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封闭小区是农耕文明的理念,一个个楼盘就是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固。为使交通路网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捅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但这一改革因为与一些人的利益有冲突而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说明</p><p>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能够代替旧事物</p><p>③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p><p>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意见》提出,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是基于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发展的前进性,而是强调发展的曲折性;③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符合题意,“这一建议却因其与物权法的冲突和人们对全球问题的担心而备受质疑”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谁给我个海洋国家对海洋空间及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对其依赖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与以往忽视海洋权益不同,今天,中国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 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说明</p><p>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p><p>②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正确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p><p>③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p><p>④真理总是在推翻自我中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今天,中国人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 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了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①③入选。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再次表明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上天”的技术,但是“入地”的本领还非常有限。例如:对地壳运动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人们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以致地震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p><p>A.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运动的规律    </p><p>B.有些规律是可知的,有些规律是不可知的</p><p>C.如果认识了地震规律,就能改变地震规律</p><p>D.真正把握规律,才能有科学预见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p><p>A选项错误,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改变规律。D选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现在,人们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以致地震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有些规律是可知的,有些规律是不可知的。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林场曾经每年都要投入30多万元资金防治松树的头号天敌松毛虫,但收效一直不好。后来,人们发现松毛虫蛹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佳品和美味佳肴,该农场对其推广食用,收购价高达每斤40元,每天上千人捡拾虫蛹,村民由此得以致富,松毛虫病也得到有效遏制。该农场成功的原因在于</p><p>①从整体入手,解决局部问题&#xa0;     </p><p>②改变事物的本性,使其有利于人类  </p><p>③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变害为利&#xa0; </p><p>④尊重联系的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处理具体问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要从整体入手、解决局部问题;②错误,由材料可知,人们并没有改变松毛虫蛹的本性,而是从中发现其有利于人类;③符合题意,“人们发现松毛虫蛹内含有多种氮基酸和微量元素,是营养佳品和美味佳肴,该农场对其推广食用”体现了我们要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变害为利;④符合题意,该农场尊重联系的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处理具体问题,村民由此得以致富,松毛虫病也得到有效遏制。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p><p>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p><p>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p><p>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规律没有主观能动性,排除。④选项属于辩证法观点,而题目要求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要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把握时代脉搏,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p><p>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p><p>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p><p>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可能不同</p><p>④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p><p>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①③正确;②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形成不一定非得学习哲学,④错误,正确的表述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     )</p><p>A.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p><p>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C. 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p><p>D.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符合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故排除A。题目中,l+1=2在十进制中是正确的,但是二进制中就不正确,说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选项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D选项与题意无关。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照发达国家的治污经验并结合中国当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产业升级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转移不可能一夕间完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时间内也仍将持续。因此,治污、治霾注定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治污、治霾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说明</p><p>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p><p>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p><p>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继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p><p>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正确入选,“治污、治霾注定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②错误,只有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③正确,“产业升级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转移不可能一夕间完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时间内也仍将持续”强调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④错误,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不能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械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面对这种状况,人类逐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p>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p><p>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的活动由于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3分)</p><p>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的实际,人类逐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4分)</p><p>4)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分)        </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的解读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读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表述,从中找到相关的关键语句来进行分析。本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p><p>美丽中国,美在何处?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 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p><p>雾霾天气的原因</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497612c/SYS201801021831217619902738_ST/SYS201801021831217619902738_ST.001.png" width="490" height="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p>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p><p>&#xa0;</p></div></div>
<div><p>【答案】联系是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充分认识产生雾霾天气的复杂原因,全面把握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科学寻求对策;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类活动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在治理雾霾天气时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治理雾霾要统筹考虑,选择最优方案。(14分)        </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从联系的普遍性角度分析全面把握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其次,从联系的客观性角度分析人类活动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从联系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出在治理雾霾天气时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最后,从系统优化方法分析治理雾霾需要统筹考虑。</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3月下旬入汛以来,南方地区暴雨成灾,武汉城区大面积内涝,“蛇鱼”齐上街,佛山成水上威尼斯……网友在调侃暴雨致城市积水时,也不禁质疑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自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来,各地都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加大排水系统改造工作,加强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尽管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有人说,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p><p>结合材料,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  </p><p>&#xa0;</p></div></div>
<div><p>【答案】从认识的主体来看:①人们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3分)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的认识没有终点且永远在路上。(3分)</p><p>从认识的客体来看:①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3分)②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所以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的认识没有终点且永远在路上。(3分)        </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要分析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充满曲折且永远在路上考生可以考虑从认识的主体以及客体两个方面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考生在实际的作答中还需要紧扣材料,力求答题要点全面。</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夺得奥运会冠军,再次登顶。为了更好地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在备战期间,女排团队制定了严密、详实、科学的生活和训练计划;重点研究了巴西、美国等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特点;深入研究女排运动的规律。在长期的女排运动中,中国女排形成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不仅使中国女排不断创造辉煌,而且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p><p>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为了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重点研究强劲对手的特点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深入研究女排运动规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这些都体现了意识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中的作用。(4分)</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女排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我们一定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体现了这一点。(4分)</p><p>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女排精神是一种高昂的精神,对我国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能不断取得辉煌的成绩体现了这一点。(4分)</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考生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表述然后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材料中中国女排为了为了提高作战水平、为国争光,她们不但制定了了严密、详实、科学的生活和训练计划,而且还对其他国家的女排强队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在长期的女排运动中,中国女排形成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女排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我们一定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